推遲時間,股市收盤再開會;簡短陳述,“領導也要看大盤”;不敢送禮,干脆推薦好股票……近日,有媒體做了項調查,發現在黨政機關里,上班時的“低頭族”中,不少在炒股。
其實,2001年出臺的《關于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個人證券投資行為的若干規定》中就明確,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不能“利用工作時間、辦公設施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更不用說那些可能影響政策制定、接觸內幕信息的特殊行業、特殊崗位的公職人員。對于炒股,他們應該而且必須回避,這在證券法等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規定。
股市交易時間,與普通公職人員的工作時間重合較大。在全民炒股的熱潮之下,“上班時間不能炒股”的規定難免被架空。總體來看,對公職人員上班炒股,有這樣幾種看法,或是將之視為“公開的秘密”,法不責眾,炒也不怕;或是認為不過是工作間隙看個盤、掛個單,也不影響工作,炒又何妨?
真是如此嗎?恐怕未必。很多地方對于公職人員上班時間炒股,抓得很嚴。在四川瀘州、浙江金華、湖南衡陽、安徽桐城、海南海口等地,都有公職人員因為上班炒股而被處分。說不影響工作,更可能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定力。畢竟紅綠跳動的數字、上下波動的曲線,背后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對公職人員上班時間的炒股行為,要想在技術上管控,有一定難度。換個角度看,雖然公務員上班,已經不再是“看報、喝茶、開會”的三部曲了,但實際上,一方面機關單位的性質不一,忙閑不均;另一方面也存在工作效率較低的問題,不乏“磨洋工”現象。這都讓“得閑炒股”成為可能。從這個角度說,調配好公務員的工作,讓他們真正“忙起來”、效率高起來,或許是對炒股時間最好的稀釋,也是對工作時間最好的利用。
“炒股炒得好,說明有頭腦;炒股炒得精,說明思路清;炒股算得細,說明懂經濟……”如此“從股民中考察任用干部”的戲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呼喚黨政機關更規范、可行、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紀律約束。說到底,在崗就要在狀態,上班時間還是遠離股市比較好。姑且不說作風建設、職業倫理,至少也是“吃啥飯就要操啥心”的道理所在。(筱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