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跑步熱”讓城市更有活力
近期,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曬跑步的圖片被接連刷屏。接著,各種馬拉松涌了過來,從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甚至流行于小縣城。據田徑協會統計,2015年,中國大陸要舉辦56個馬拉松賽事。但即便這么多,似乎還是不太夠。以前馬拉松報名,以月計、以周計,現在以天計,甚至幾個小時就報滿。
2011年或許是個轉折點。此前一年,北京馬拉松三萬個名額,過了兩個月才推銷完,但到2011年這屆,只用了6天。此后,時間越縮越短,到2014年,10個小時后,再想報名的人們,已經沒有機會。當下,喜歡跑步的人越來越多。
這無疑與經濟有關。就是在2011年,中國內地人均GDP首超5000美元。跑步者的分布圖或能佐證這點:有數據統計,中國50%的跑步人群集中在長三角,35%在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區,剩余15%分布在全國各地。只有物質生活富足了,有了更多閑暇時間,人們才會注意去提高生活標準。這時候,體育鍛煉、健身美體等服務性消費就很容易受到國民的青睞。
在眾多運動項目里,很多人選擇了跑步。這是一種極為簡單的選擇:正如《天生就會跑》這本書所言,奔跑是人的天性之一,不用學習,邁腿就可以進行;跑步還是一項門檻很低的運動,只要有一雙合腳的鞋子,就可以跑起來;從生理角度而言,跑步分泌的內啡肽和多巴胺,不但能令工作重壓之下的人們消除疲勞,同時還能獲得愉悅感。從精神層面上,跑步讓人們有機會沉思,在繁雜的社會里,重新體會到孤獨。一如喜愛跑步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言,跑步中含有令我們非常熟悉的東西,跑起來后,我們會身處寧靜之地。
跑步雖有千般好,但很多人選擇這項運動,主要還是因為希望能借此達到健身和減肥的目的。對身體的關切,也是人們走出溫飽階段后的一項重要內容。雖然與歐美等國相比,中國的跑步群體還是很少,但人們對健美身材的追求,已然成為社會的普遍心理。
僅僅因為這些還不夠。能夠在三四年里忽然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必須得有一個催化劑。這就是社交軟件和跑步APP的出現。盡管跑步是一項孤獨的運動,但應盡可能讓更多人知道自己并不孤獨,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彼此互動、相互激勵。于是,一時間,曬跑步成績便成了跑步者的普遍做法。最為原始的運動,借著最時興的技術,橫掃中國的大街小巷。
跑步,終于因此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不斷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從早到晚,從健身房到公園,人們跑過陌生的街道,接觸到不同的人,了解他們的生活,發現曾一再被自己忽視的景色。整座城市,也因此變得更有活力起來。有人曾說,跑步是提升一座城市精神狀態的最好方式,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