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有局限性、滯后性,療效未必能滿足患者或其家屬的期待。在預防和化解醫患沖突上,適當的安撫、尊重和解釋,當遠勝設在醫院里的警務室或安檢門。
暴力傷醫事件再度發生。16日上午,鼻咽癌晚期患者王某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電梯間內,將隨身攜帶的一小瓶汽油潑灑到醫生覃某身上并點燃,造成覃某重度燒傷。事件一出,不少網民驚呼“以后進醫院難道要過安檢?”
但醫院畢竟不同于機場,這里人員進出頻繁且無規律。若裝上安檢設施,徒增人力不說,患者就醫的效率也將大打折扣。更不用說那些急診患者,急時就醫形同救命。倘被安檢耽擱了,該安全措施可就成了患者的索命措施。與醫院治病救人宗旨不符的安檢提議,在實踐中幾無可操作性。
在醫患暴力沖突惡性事件頻發的當下,醫院的常規做法無非是在外尋求警方的保護,對內強化自身的保安力量。當然,對警方而言,有效維護醫院正常的就醫秩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警務室好設,醫患沖突卻不好防。以廣西的個案為例,警方初步偵查顯示該醫生被潑汽油系病患報復,但要讓警方了解每一位病患的心理狀況并據此進行犯罪預防,幾乎不可能。別說是警察,就算是醫院領導甚至當事醫生,也未必能掌握某位病患是否有傷醫的動機和準備。
在新華社的報道中,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位副院長表示,“醫院從來沒有接到過王某關于某個醫生的投訴或情況反映,同時據覃醫生回憶,在治療期間沒有與王某產生糾紛或矛盾,誰都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誰都想不到的事情,如何能預防?依賴警察多半是不行的,他們能起到的作用更多是對醫生的事中保護與事后保護。
就如醫生遭遇病患傷害,不能一味埋怨警察保護不力一樣,患者遭遇傷病困擾,也不能一味歸責于醫生救治不周。對一位癌癥晚期患者,只要醫生盡力了,哪怕治療效果不佳也不是醫生的錯。醫學有局限性、滯后性,療效未必能滿足患者或其家屬的期待。如能尊重醫學這門科學,當能更理解醫生及其職業屬性。
同時也必須承認,在頻發的醫患沖突背后,還有更為復雜的因素。多年來,醫院也面臨著過度醫療、唯利是圖等指責。罔顧事實濫傷醫生的患者有之,對患者嚴重不負責任的醫生也有之。更應重視的還有,可歸咎于患者或醫生單方的醫療糾紛只占極少數。有調查顯示,80%的醫療糾紛是由醫患溝通不夠造成的。
病患通常都是醫學的門外漢,醫生在醫患溝通中就起著主導作用。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言,“醫生有三大法寶,語言、藥物、手術刀”。語言名列醫生三大法寶的首位,凸顯出醫生除問診、配藥、開刀之外,保持與患者順暢溝通的極端重要性。在預防和化解醫患沖突上,適當的安撫、尊重和解釋,當遠勝設在醫院里的警務室或安檢門。(王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