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華山醫院邀請公安分局專職教官培訓面對侵害時的正確自衛,中山醫院邀請世界跆拳道聯盟黑帶四段高手傳授防身絕招。針對兩家醫院采取的行動,有人稱之為“醫而憂則武”,更有甚者,將其形容為“武而優則醫”。前者想表達的是“做醫生感到焦慮而需要武藝”;后者的意思即為“武藝精良才可以去當醫生”。
“醫而憂則武”的說法不得不讓人們意識到“醫患信任”重建的緊急性和緊迫感。發生在陜西漢中市的“兩名90后護士勇奪菜刀救患者擒歹徒”的溫情亟待在“醫患”兩個群體中播撒開來。
一些暴力侵害醫務人員事件發生后,“患者對醫生的言行舉止感到不滿,醫生對患者的所思所想心存警惕”成為客觀事實。
當前,“看病貴、看病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收入差距擴大,等等,在某種程度上加劇“醫患關系”惡化。此外,一旦公平公正和正常秩序發生錯亂,一些偶然事件經過傳播之后會被放大,從而傳遞出更多被擴大的不和諧聲音。醫生和患者從事不同職業產生的信息不對稱,也造成“醫患關系”的惡化。
倘若要從根本上處理“醫患糾紛”和化解“醫患矛盾”,那么“零容忍”依法打擊和“防身術”自我防護顯然都是治標之舉,必須從思想層面上形成“醫患互信”共識。
有關醫師執業狀況調查認為,三分之二以上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由此觀之,醫生這一群體渴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同時,由于醫生原因導致患者遭到損失,患者也希望醫生把“救死扶傷”當回事,能夠理解患者疾苦。因此,修復“醫患關系”裂痕,彌補“醫患關系”鴻溝,進而重塑兩個群體之間的“信任”,需要更多溝通。
現實中,即使醫術不是特別精良的醫生,若能夠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就會被當成“好醫生”。
而現實中也不乏這樣的情況:醫生醫術高明,卻疏于和患者溝通,忽視患者訴求,認為患者“聽不懂”專業的醫學知識或者常識。這無形中導致“醫患關系”裂痕出現,兩個群體之間的鴻溝隨之產生。如果抱著“只要細心講,患者就能懂”的態度,那么“講了你也聽不懂”的回應就不會出現,兩個群體之間的信任就會建立起來。
不稱職的醫生確實存在,然而大多數應是將“救死扶傷”當成天職的“白衣天使”,患者也應體諒其不易。
消除“醫患”之憂,需標本兼治,其關鍵又在重建“醫患信任”。(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