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統計顯示,去年我國新增影院1015家,每天約有3家新影院開門。國內電影院火箭式的發展引起不少人擔憂。據披露,目前全國經營狀況不佳的電影院,已經超過1000家。
實際上,國內電影院數量太多的擔心為時尚早。國內電影院的增加,與政策上對文化產業的鼓勵以及電影市場的迅速發展密切相關,而在未來幾年,這一趨勢仍有上升空間。
一個直觀的比較來自于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據悉,2014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繼續維持高增長趨勢,全年票房達到296億元,增長率為36%。從2012年起,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更值得一提的是,與全球電影市場相比,中國電影市場可謂逆勢飛揚,一枝獨秀。在去年,無論是北美地區還是日本、英國、德國等電影市場全年票房均呈下降態勢,全球票房增長16億美元,中國就貢獻了75%,全球電影市場發展的主引擎當之無愧。
這是國內電影院迅猛增加的一個重要背景。而無論是中國電影行業還是電影院的高速發展,都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扶持。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推動我國電影產業跨越式發展,實現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歷史性轉變?梢哉f,國內電影行業就是在政策保護的襁褓中獲得了飛躍式發展的機遇,包括電影院數量翻倍增長,都屬于這個文化產業大布局的一環。
電影院數量究竟多不多,還要看市場的飽和程度及其發展前景。電影院數量增長,自然意味著銀幕數量的增長。據統計,目前全國銀幕總數已達23600塊,而2003年僅為1923塊。不過,這個數量和擁有4萬塊銀幕的美國相比,顯然仍有上升空間。這還不說,中國的人口數量龐大,觀影人群及消費電影次數仍然大有挖掘潛力。更何況,國內廣大的三四線城市,今后有望成為支撐電影行業高速發展的“第二梯隊”。
列數這些成績和有利因素的同時,當然不能忽視中國電影行業存在的種種不足。就電影院發展而言,其與商業地產的擴張具有高度關聯,如各大城市的萬達影院便是其商業綜合體的標配之一,而這些商業地產多數建在一二線城市中心地帶,并不利于電影院的均衡分布和發展。電影院的上座率,目前也存在多寡不均的狀況,如有些電影院上座率很低,或者嚴重依賴于排片情況。此外,電影票價也是遏制電影消費規模進一步提高的重要不利因素。
總的來看,國內電影院今后在部分地區市場可能會存在飽和乃至于泡沫現象,但通過市場競爭或可實現更加合理布局。電影院數量多了,競爭更加激烈了,還可能帶來一些好處,如電影票價格下降,以及“倒逼”產業扶持政策轉變,如引進更多國外電影、增加更多國產電影上線,而不再是全國電影院唱“同一首歌”,等等。所以,公眾應期待的是電影產業的市場化程度更高一些。(魏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