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沖破壟斷利益的藩籬,解開保守觀念的自縛,一定能踢好出行改革的臨門一腳
“‘專車’服務對滿足運輸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性需求具有積極作用。各類‘專車’軟件公司應當遵循運輸市場規則,承擔應盡責任,禁止私家車接入平臺參與經營,讓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苯煌ㄟ\輸部近日對于“專車”服務的表態,令人欣喜看到出租車行業深化改革的曙光。
新年伊始,一場關于“互聯網專車”的爭論,在網上發酵。一些城市簡單叫停“專車”服務的做法,引來輿論的批評。事實上,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精神,各地目前叫停的主要還是借力網絡運營的私家車,也即法律明令禁止的“黑車”。這種對于行業創新的寬容,體現了管理部門與時俱進的態度。
“互聯網專車”的好處,有目共睹——如果說乘客看到的還只是叫車的便捷、乘坐的舒適、司機的友善,那么站在更大視野,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則是對現代城市出行模式的變革。
具體說來,一是可以有效緩解高峰時段“打車難”的困境。由于目前仍然實行出租車經營許可制,大多數城市對出租車數量實行嚴格控制,高峰期一車難求勢所必然。同時,出租車公司收取高額“份兒錢”,出租車司機為了提高“收入產出比”,對所謂“苦活兒”大多采取消極乃至拒載態度,這讓供需關系變得更為緊張。
“專車”的出現,等于向市場投放大量運營車輛,乘客打車雖然需要多支付些許費用,卻因此有了更多的選擇,享受到高價帶來的優質服務、滿足出行特別需求。對“專車”司機來說,除了給公司20%左右的分成外,剩下都是自己的,故而出車積極性大增。正因如此,司機、消費者和連接二者的軟件平臺,可謂“多贏”。
專家預言這將是一次推動業態革新的整體革命,還在于大量“專車”通過叫車軟件與乘客需求實時對接,將大大提高車輛的集約化使用程度,減少城市中心區居民對于私家車的需求,從長遠來講,有利于減輕交通擁堵壓力,緩解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
從出租車行業管理來看,當前的行業壟斷模式已經久受詬病。一旦“專車”運營模式得到普及和推廣,勢必對目前的出租車公司形成競爭壓力,高額“份兒錢”一定會逐步降低。事實上,針對“份子錢”頑疾,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動刀”。武漢擬實行出租車經營權無償使用,1.5萬臺出租車每年“份子錢”有望減負1億元;廣州試點推行“的哥聘任制”,每月實際上交費用可比承包制少300元到400元。這些改革有利于促進利益在出租車司機和市場間重新分配,激發司機的積極性和規范意識,減少拒載和高峰停運行為。
目前,部分地區對“專車”實施“黑車”式打擊,主要原因有二:擔心出租車司機不滿,造成社會不穩定;行業改革將動出租車公司的奶酪,各種利益關系不好擺平。
如果說第一點客觀存在,那主要是因為司機對“專車”帶來的改革前景尚不了解。其實,互聯網對出租車司機來說,短期利空、長期利好。長遠觀之,改變沿街掃活的舊模式,減少空駛率、增加收入,大可不必憂心。至于第二點顧慮,正是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沖破的目標。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出租車行業改革要擇其善者而從之,要標本兼治,科學施策。只有系統性地解決問題,為傳統的出租車公司尋找新的出路,才能實現從利益的博弈走向利益的共贏,實現治理的標本兼治。
當然,出租車的行業有專業性、有門檻,不是誰都能來干。對“黑車”必要的防范,對乘客權益的保護,早已成為各國的通例。發票、納稅、保險,以及事故責任的認定,糾紛投訴的處置,還有待于監管的跟上。對此,很多“專車”公司都表示歡迎監管。在技術層面,GPS定位的跟蹤,網絡實時的觀測、記錄,均為智能化監管創造了條件。此時,放下管制的包袱,擔起監管的重責,恰是從管理向治理的重要一躍。
技術的進步,時常成為改善治理的得力推手。當年,稅控機的推出,讓偷逃納稅難以施展;海關聯網,讓走私犯罪盡現原形。而今的移動互聯網技術,超越了單純的技術升級,傳遞出全新的商業模式與理念。世間無不變之法。應對創新的腳步,治理不能原地踏步。按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沖破壟斷利益的藩籬,解開保守觀念的自縛,一定能踢好出行改革的臨門一腳,為“互聯網專車”抬起那過時的欄桿。(周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