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日報》5月10日報道,近期安徽宿松縣有兩官員因為吸食社會人員“上貢”的毒品而被查處,一個是縣招商局副局長李同保,一個是縣道路運輸管理局副局長余剛。兩人已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13日,均被開除黨籍,李同保已被撤職,余剛被要求撤職。此外5月6日,該縣住建局一公職人員因吸毒被開除黨籍。
官員吸毒、受賄的案例,有時也見媒體報道,但直接受賄毒品用來吸食,就很令人瞠目結舌了!“上貢”毒品的社會人員,究竟是安的什么心,這不是將官員往萬劫不復的地獄里引么?可轉念一想,其他行賄又何嘗不如此?再說行賄者一般都是“看人下菜”、投其所好的,若官員無吸毒惡習,又何來毒品“上貢”?因此,他們究竟是怎么上的癮,吸了多久,平日所需的巨額毒資又從何而來,顯然是公眾更為關心的內容。對此,當地有關部門理應順藤摸瓜弄出個調查結果,而不僅僅是撤職了事。
另外,官員吸毒的危害絕不僅是催生巨額受賄。吸毒者連開車都不許,又是如何領導工作的?這也是公眾好奇之處,需要深挖。據說吸毒者一般都是沒精打采,而在毒癮煎熬時,更是涕淚橫流、全身篩糠似地發抖,說個話都可能顫巍巍的;吞云吐霧之后,又可能翻江倒海、云里霧里,甚至產生幻覺。在這樣的狀態下當領導,如何保證不亂拍腦袋瞎指揮?如果這些官員長久吸毒卻未被人識破,那是否也說明其周遭的糊涂官也有不少呢?
官員吸毒并接受毒品“進貢”的事兒,雖是特例,卻也說明個別貪腐官員何其膽大包天;而兩官員被拘之后,所在單位的告示牌竟顯示他們正在“出差”,則難免讓人產生官官相護的聯想。染上毒癮的官員被宣布撤職,固然大快人心,但如不掘地三尺挖出“毒根”進行暴曬以懲前毖后,而是遮遮掩掩,這毒癮就可能繼續在當地官場蔓延。(袁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