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去年7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剛剛開始,習近平同志就趕往西柏坡,強調“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太行山下、滹沱河畔,西柏坡村見證了人民共和國的橫空出世。毛澤東同志1949年離開西柏坡時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從革命黨到執政黨,我們黨一直以“趕考”的擔當精神,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向前發展。如果說西柏坡是奪取全國勝利的起點,那么西柏坡精神則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精神寶庫。
30多年后的1984年8月,革命戰爭年代曾兩次到過西柏坡的鄧小平同志寫下“西柏坡紀念館”六個大字。40多年后的1991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西柏坡強調:“現在,西方對我們進行和平演變,我們是要警惕的,但關鍵是我們自己不要演變自己。”50多年后的2002年12月,胡錦濤同志來到西柏坡,針對精神懈怠的風險,重提“兩個務必”,要求堅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
60多年后,習近平同志在西柏坡重溫創業艱辛,重申“兩個務必”的精神,重提群眾路線、重敘魚水情誼,并表達出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歷史周期律的清醒認識,在全面深化改革揚帆遠航的語境下,其思考深刻、其意義深遠。
方此之時,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無異于是一場新的考試。如何過關?習近平同志在西柏坡的講話擲地有聲:“始終強調和堅持‘兩個務必’,我們黨才能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系,團結帶領人民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
這就要求各級干部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讓壞作風無處藏身,讓好作風蔚然成風,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能凝聚起攻堅克難的合力。
這就要求具備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這種擔當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是沖鋒陷陣、英勇獻身,現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擔當精神”的論述一以貫之、一脈相承,這就是沖破利益固化藩籬的勇氣,是突破思想觀念障礙的志氣,是敢于迎接挑戰、開拓創新的銳氣。
從西柏坡“尋根”,到吹響“改革的集結號”,一切為了人民的情懷沒有變,敢于應對風險挑戰的憂患意識沒有變,“考試”過關的歷史擔當沒有變。這正是改革攻堅克難的力量源泉,也是改革取得勝利的精神保證。
(李穎/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