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大東鞋業一場火災,奪走了16條生命。火災發生后,當地迅速開展整治行動,關停了4559家鞋企,傳喚或拘留了一批企業主。
溫嶺1·14火災是一場血的教訓,事故原因與建筑物屬違章建筑、存在嚴重消防安全隱患直接相關。當地就此展開大規模整治行動,關停無證經營、存在消防問題的企業,拆除違章建筑,理應如此。企業也要從自身查找原因,不能在安全生產上抱有任何僥幸心理。多數被關停鞋企都是小微企業,靠辛苦經營維持,一旦稍有閃失,很可能多年心血就都白費了。
從另一個角度講,當地之所以存在那么多消防隱患、違章搭蓋、無證經營的企業,政府部門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些企業常年在政府的眼皮底下生產經營,難道相關部門一點都不知情?無論如何,平時不嚴抓,出事才“嚴打”,這種治理方式過于簡單粗暴。
當地采取零容忍的嚴打方式,一口氣關停數千家企業,卻不能在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助推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上多下點功夫,也不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說關停容易,但這讓平時賴以為生的企業主、工人何以安身立命?置民生于不顧,以整治為名保烏紗帽、過政績關,這種思維與平日對無證企業、消防隱患放縱不管,其實出于同樣的治理邏輯。
治理整頓與保障民生,二者難道就無法協調平衡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只要相關政府部門多做一點而已。
消防安全不能退讓,這無可置疑。但相關部門在治理整頓的同時,也應加大力度幫助企業盡快消除消防隱患。比如,對企業主進行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指導企業安裝消防設備、建立嚴格的安全生產督查制度等。此外,針對當地小微鞋企林立的特點,相關部門也應有針對性地加強消防力量、增加對生產安全的設施投入。
加快推動小微企業轉型升級,這也是好事。但對于企業的轉型,政府既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霸王硬上弓。除了尊重企業對市場的判斷與選擇,政府要做的是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例如,為小作坊、小企業辦理執照、證件提供便利服務,積極培育與推動“個轉企”“小轉規”,為轉型企業提供稅收、貸款等方面優惠等。轉型升級喊口號容易,真的推動起來,又談何容易。當地政府不能光想著抱金鳳凰,卻連雞窩都不肯搭。
鑒于這次大火的教訓,溫嶺確實應看到小微鞋企存在的各種隱憂。但試圖用強勢“關停”來推動企業“并轉”,這不僅是一廂情愿,而且也不符合產業發展的規律,更難以換來公眾的掌聲鼓勵。(鄭宗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