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億萬觀眾來說,合家團圓的春節假期,熒屏上熱鬧非凡的各種春節晚會,儼然成為烘托“年味兒”的中國風景。最新消息說,除了具有廣泛影響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繼續舉辦以外,由文化部、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門承辦的春節晚會,今年將不再舉辦。
政府部門出面辦文藝晚會,由來已久,并且有著不同的初衷和理由。新春佳節,萬家團聚,文化部舉辦一臺歌舞文藝晚會,既是文藝工作者慶賀新春的匯報演出,也展示文化工作的欣欣向榮;公安部的春晚,著力于突出“警民關系”,“展現民警無私奉獻精神”;民政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雙擁晚會”,則以謳歌軍民魚水情為主題和特色。這些晚會,可以說是春節期間的保留節目,為了辦好它,不光晚會創作者、表演者、組織者付出巨大的熱情,相關政府部門也多方籌集資金,或者直接進行財力支持。就這些年晚會的規模和陣容來看,每年的投資應該都不少。
政府參與辦春晚的模式,誕生于電視臺想舉辦更多晚會但有心無力的特殊時期,對于相關部門而言,能夠以文藝演出的形式宣傳和慰問本行業、本部門的工作者,并且在中央電視臺的春節黃金時間播出,本身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和潛在的激勵。
這也是部門春晚能夠一年又一年堅持辦下去的動力所在,甚至花銷巨大也在所不惜。而這種難得的“宣傳”機會,也被其他政府部門紛紛效仿,各部門辦的晚會慶典日漸泛濫,并有向其他文化領域,比如電影、電視劇、音樂劇擴張之勢。
如今,在中央“八項規定”的約束下,已成為“傳統”的三大部門春晚,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不僅僅是為了例行節約,反對浪費,也是政府職能的回歸。行政之手,從春節晚會的舞臺上“縮”回來,既減少了鋪張浪費,更還原政府本色。
文化市場的繁榮,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扶助,但這種支持,不是直接參與其間,而是要充分發揮民間的創造力,發揮市場的作用。比如,如何營造過年氣氛,其實是老百姓和大眾傳媒“自己的事情”,可以通過他們自生的力量予以解決。除了提供必要的服務之外,政府無需過多操心,更不必親自出手。畢竟,舉辦文藝晚會、拍攝影視劇之類,既非政府部門的特長,亦非其職能范圍,“手”伸得太長,干預得太多,反倒不利于民眾創造力的發揮和文化的繁榮。(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