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招生處原處長的落馬,引發了公眾的腐敗猜想,讓原本就不平靜的高考改革爭議更加激烈。在許多消息未經證實的情況下,輿論矛頭紛紛指向自主招生,認定這是高校腐敗的又一個大漏斗。
自2003年誕生以來,自主招生制度一直備受爭議,夸張的考題、一降再降的招生門檻,火藥味濃烈的高校競爭,時常令自主招生陷入被質疑的境地。這次由腐敗猜想觸發的公眾不滿,雖然更加極端,但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宣泄,并非否定教育改革,而是折射出公眾對自主招生和教育改革的公平期待。
公平正義是教育的價值基石,也是改革的最大共識。公眾的公平焦慮,非但不是改革阻力,反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動力。作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改革嘗試,自主招生不能成為制度漏洞引發腐敗的犧牲品。改革設計者和教育部門,理應讀懂公眾對公平正義的期許,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依法規范學校的自主招生,用公開透明、監督制衡的體制機制為教育公平護航。唯有堅持以公平為取向的改革,才是醫愈公眾焦慮的最佳藥劑。(武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