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在旅游過程中的行為打分,就是給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打分。如果打分的結果連自己都感到不滿意,就應當自覺地去修正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的行為能夠進入到文明所需要的范疇。
國慶“黃金周”即將結束,晴朗而舒適的天氣,也為“黃金周”旅游消費創造了良好條件。全國各大景區,都可以說是人滿為患。
但是,與狂熱的旅游氣氛相對應,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也再一次出現集體爆發。
升旗過后的天安門廣場留下5噸垃圾,游客不顧警示隨意攀爬圓明園古墻遺址,寧波雅戈爾動物園里游人用紙屑向動物投食,泰山步道旁蘋果核、橘子皮不時從山上滾落,等等!可以這樣說,全國沒有一個景區,不留下大量不文明的旅游行為。
雖然這些不文明行為,仍然可以加上“少數人”或者“極少數人”的前置詞,但是,“多數人”或者“大多數人”是否都做到了文明出行、文明旅游呢?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實事求是的方法給自己的旅游行為打打分呢?
事實上,媒體所報道的這些不文明旅游行為,只不過是旅游不文明行為的冰山一角,更多的不文明行為,只是沒有超出社會的忍耐度,沒有達到人之共憤的地步。如果將發生在旅游景區的所有不文明行為列舉出來,絕對是一本可以讓每個人感到臉紅的“文明教科書”。
也許有人認為,游客的這些不文明行為,與景區過于擁堵,人員過于密集不無關系。我們并不否定這些客觀因素,但是,同樣是旅游,同樣是在擁堵的景區,為什么其他人可以文明地旅游、文明地對待景區擁堵呢?關鍵還在于,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存在差異。
其實,除極個別特殊情形之外,旅游中的絕大多數不文明行為,都不過是日常行為的集中反映罷了。譬如亂扔垃圾,凡是在景區如此做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好不到哪里去。又如在旅游過程中偷摘銀杏和冬瓜,凡是有此行為者,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愛貪小便宜,愛做一些讓人不齒的事。因為,一個人的行為,決不會在旅游和不旅游時發生十分明顯的變化。
也正因為如此,給自己在旅游過程中的行為打分,就是給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打分,給自己的社會形象畫像。如果打分的結果連自己都感到不滿意,都會臉紅,就應當自覺地去修正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的行為能夠進入到文明所需要的范疇。
當然,在現行條件下,要想使每個人的行為都達到文明標準,完全依靠自覺是很難做到的,而必須加大剛性約束的分量,提高剛性約束的效果。譬如對具體不文明行為進行點名曝光、處以高額罰款,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追究刑事責任等,可能效果會更好。
隨著中國經濟總量步入世界第二行列,包括旅游文明等在內的社會行為也會越來越受到外界的關注、外界的重視。如果我們仍然將自己的行為停留于物質高度貧乏年代,甚至比物質貧乏年代更低,這對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是相當不利。這一點,必須引起所有中國人的警覺。(譚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