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和誰對掐,誰都很難占上風。比如這幾天,他與崔永元關于轉基因食品的論戰,方舟子面對質疑,上來就一劍封喉,“你當然可以選擇不吃,但是不要傳謠”,“你上過幾節生物課”?“我做科普的資格還要一個主持人來認定”?
這幾年網絡對掐名聲大于科普本身的方舟子,顯然經驗豐富,攻勢凌厲。“傳謠”是個敏感的帽子,擱哪個大V頭上都會重如泰山壓頂。至于崔永元的主持人身份,方舟子更是將他排斥在了科普話語權之外。
電視話筒前從智如流的崔永元,在與歷經掐場、掐功深厚的方舟子辯論中,幾乎一上場就沒占到上風。至于相互過招到了以“白癡”問候的地步,雙方都已經顧不上斯文了。
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堂堂中國,轉基因食品究竟能不能吃從未有過定論,科普作家方舟子拉20多名“方粉”以身試吃轉基因玉米,試圖達到“創造條件讓國人可以天天吃轉基因食品”的科普效果,既難為了方舟子和他的粉絲們,也說明不了什么問題。崔永元跳出來質疑方舟子的“科學”到底科學不科學,顯然是對這個沒有定論的世界性難題,被方舟子在新媒體平臺上駕馭著話語權,表現出不安和焦慮。進一步延伸說,是擔心對“轉基因”概念不明真相的網民,被方舟子科普作家的身份所誤導。
轉基因食品這么嚴肅的命題,讓兩位名人互掐,旁觀者憑個人感覺、憑“良心”直覺來決定贊同誰反對誰,決定吃還是不吃,看起來是個荒謬的鬧劇,其實也有著積極意義的一面:雖然永遠不能指望兩位名人會掐出個誰對誰錯的結論,但客觀上引起了更多的人來關注轉基因食品這個事關全民健康、事關中國糧食生產與發展所面臨的要不要轉型等現實問題。可謂是名人操了科學家的心,百姓操了政府的心。
但是,轉基因食品這個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的爭議話題,之所以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談“轉”色變的恐慌,正是因為沒有達成科學的結論和共識。也就是說,目前既沒有結論表明人類食用轉基因食品一定具有危害,但也沒有結論表明它沒有危害。因此,謹慎看待轉基因食品,在眼下便是一種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倘若因為誰的身份更接近科學研究,就放任其散布個人主觀的判斷,那么,所謂科普,便容易淪為一種本身對科學不尊重的行為。
科普是建立在科學定論的基礎之上的行為。崔永元與方舟子之間的這場論戰,本應發生在科學家以據相辯的實驗室里,發生在政府決策的會議桌上,甚至發生在討論立法的文本之中,唯一不能發生的就是以科普的名義以身試吃的亂象。無論是兩個名人的論戰,還是兩撥粉絲的口水仗,都無法從中得出轉基因食品安全是與非的準確答案。對人類、對科學,真正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是,以政府的名義擔起科學研究的重任,在探索中謹慎,在謹慎中規范,管控好涉及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話筒,絕不能扔給社會,比誰的嗓門大,比誰的學歷更接近專業。
兩個名人互掐時各自以“白癡”問候,既傷了和氣,又傷了科學。政府至少在轉基因食品究竟是能吃或者不能吃的話語權上,應該拿出負責任的態度來,作出謹慎的規范和限制。民以食為天,食以安全為天。吃得安全,是百姓天外之天的大事,政府放任不得。(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