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西男童被挖雙眼慘案,昨天在警方披露部分偵破細節之后,本應成為一個重要的結點,告一段落。然而這場幾近全民破案的集體圍觀,質疑、爭論的高潮依然不退。柯南們坐在電腦前指點案情,希望通過鍵盤敲打出一個個問號,緊逼警方提供新的發現,新的依據,解疑釋惑。
誠如警方所述,“由于犯罪嫌疑人張會英自殺身亡,犯罪動機尚難確認”。這起慘案,因為受害者只有6歲,也因為涉嫌施害的“大大”自殺身亡之后死無對證,所以,連受害人雙方家屬都不愿認可的事實,要讓圍觀的人們個個不疑,也很有難度。
不可否認,警方公布的部分偵破細節,有事實,也有誠意。但縱觀這場全民圍觀偵破的案件信息發布,依然未能跑贏媒體、跑贏小道消息,暴露出被動滯后帶來的尷尬。
許多案情,由于偵破手段的特殊要求,警方不宜第一時間發布,情有可原。但小斌斌被挖雙眼這個已經引發全民關注、并且警方已經有償廣征線索的慘案,完全出于偵破手段不能公布的信息,應該非常有限。因此,同時享盡濟南中院文字直播庭審便利的受眾,無疑希望小斌斌案件的偵破,能給人們帶來即時、透明、準確的信息。但這個原本可能給警方辦案形象大大加分的機會,至少在信息發布這個環節上,未能充分地把握住。
也許在警方看來,披露的這些細節已經足夠清楚。但尷尬在于,在這波未停的質疑或者爭論聲中,很多人其實并非完全不相信警方的結論,而是他們感覺還有很多疑惑未解。因此,那種責備網民“不公布說你瞞著,公布了說你編著”的委屈態度,恰恰是一種不愿反思官方信息發布軟肋的習慣性居高臨下姿態。
“不破案,質疑警方效率;破了案,質疑警方能力。我不知道網民們要的是什么。”這句話,一語道破了信息把控的官方,面對信息“饑餓”的網絡民意,表現出來的不適應。
網民要的是什么?是對一個殘暴至極的案件的關注,是對一個不幸被挖去雙眼的六齡童的同情與關切;是知情權的尊重,是與警方同樣“絕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冤枉一個好人”的共識與追求。
這些“需要”,對警方辦案來說,既是一次展現過硬辦案能力的機遇,更是一次與民誠意互動、用快速準確的官方信息跑贏小道消息的機遇。
但是,從案件偵破以來的倉促發布,到被動應對的偵破細節回應質疑,警方應對媒體和公眾輿論表現出來的凌亂,即便算不上太糟糕,但也確實未能達到讓絕大多數人滿意的效果。
官方在過去很多應對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上,之所以小道消息漫天飛,很大程度上是將公眾的知情權,當成了好奇心。許多后來證實為謠言的小道消息,都能在民眾知情權得不到尊重上,找到根本的原因所在。小斌斌用一個6歲孩子失去雙眼的沉痛代價,給太原警方出了一張匡扶正義、揚善懲惡的卷子,可惜,民眾給出的分數卻不是很高。
不是民眾愛挑剔,而是官方不適應。很多官方機構,迫切需要在濟南中院那場全民只盯官方發布的成功范例中,好好地去補補課。(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