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媒體報道稱內蒙古一副縣長為接待上級,曾在一天內陪洗8次溫泉,整個人都快虛脫。記者稱副縣長是自己的朋友,無意中說出了此事。報道刊發后,副縣長很“惱火”,已經“不想再提此事了”。(12月27日《中國青年報》)
生活,包括工作中,“痛并快樂著”的事多之又多。如果本人沒猜錯的話,副縣長一天陪上級洗8次澡就是一例。他本人說得也是:“來的都是上級領導,不陪不行,接待拉近感情。”一個下級官員巴不得多與上級套近乎,這樣,對自己的高升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然,現在已有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質疑,認為有關副縣長一天洗8次澡的“這一新聞不是很真實”。說實話,本人也覺得那位官員有些夸張了,而從“無意中說出了此事”也能表明,說洗8次澡,不一定是個實數,而是形容洗澡次數多的意思。這種夸張的話,甚至夸張的“8”這個數字,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說過。不過,現在完全可以不考慮這個夸張,只解讀這位副縣長在新聞報道后何以很惱火。
可以想得出,這位副縣長抱怨一天洗8次澡的報道出來后,估計他受到了包括本縣乃至上級領導的壓力,甚至有可能直接受到他所在的縣領導的批評。更重要的是,報道一出,讓這位副縣長以及他們縣的其他領導與上級領導“套近乎”的機會就有可能大大減少。不僅如此,這一報道,讓那些曾經與他洗過澡的上級領導都不免對他會有“看法”,而一有“看法”,這位副縣長將來的升遷就可能“成問題”。既如此,你讓這位副縣長如何不惱火?
即使從“正能量”考慮,這種報道一出,去他們那兒的上級領導也會相應減少,想依靠“接待拉近感情”也很難了,再要上個項目,要個政策,要個“批條”,就需“跑‘部’‘錢’進”了。正如上面提到的那位教授所言:造成基層接待任務重的原因是體制問題,“基層要想得到好項目、好政策都要到上級、上上級做工作,一般到下級部門考察的人都掌握一定的實權,如果接待不好的話,就會有不好的結果,這種現象在基層很普遍”。
如此這般,抱怨洗8次澡的報道一出,豈不是等于害了這位副縣長,也害了這個縣?(閔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