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盛傳一份民工工資表,內容顯示泥工日工資220元,最高日工資是隊長的350元。這份工資表引發網友熱議,大湘網友“小小純潔”表示,“真心不是滋味!币灿芯W友表示,這是血汗錢、辛苦錢。(12月2日《瀟湘晨報》)
只是單向度地比較日薪,讓有些人感到農民工成為高收入群體,而實際上,單純比日薪極不合理。裝修行業既非壟斷部門,亦非高門檻行業,較為開放,日薪高的原因是供需不平衡,正如羅師傅所言,“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愿從事裝修工作,而每年都有一批年老的裝修師傅退休”。
同時,很多年輕人,其中不乏高學歷者,對環衛工、挑糞工等有事業編制的崗位,趨之若鶩,單看工資也不過兩三千。年輕人的選擇指向,至少說明泥瓦工并不受青年人青睞。泥瓦工屬于勞動高強度工種,并不是8小時工作制,可能連續工作10個小時或更多,幾乎沒有固定的節假日,往往也沒有各種保險,像候鳥一樣,跟著工隊遷徙于各大城市間。
相比于其他工作,類似泥工這樣工種,要承受更多的不確定性。“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崗位不穩定,權益難保障,文化生活貧乏,即便一天日薪220元,絕不意味著天天都如此,倘若換算成標準勞動時間,他們的收入恐怕遠低于工資表上的數字。
在一些發達國家,譬如美國,一個碼頭工人、管道工的收入比教授、公務員還高,但很少有人感到“不是滋味”。民工們的日薪相對高一點,實屬辛苦所得,合情合理,并未背離價值的軌道,背后對農民工日薪產生分歧的心態,反而更值得反思。
很多人認為當泥瓦工又苦又累,很不體面,對這個職業退避三舍,以致這個行業人力短缺,而同時,農民工日薪相對稍微高了一點,又想當然地認為太不正常。如此分裂的心態,折射了一種焦慮。專心致志、任勞任怨、真抓實干的人愈來愈少,內心浮躁,充滿偏見的人多了,尊重知識理應成為社會共識,但尊重出賣體力,賺辛苦錢的農民工,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