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歲的小如(化名),出生后一直都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直到今年8月中旬,才到浙江樂清與父母團聚。不料,因遭受“狼爸”父親的“管教”,被體罰6小時致死。(京華時報10月9日)
一個鮮活的生命消逝了,一個沉重的話題又擺在人們的面前:體罰式教育為何屢禁不止?
美國有華裔“虎媽”,中國有本土“狼爸”。在中華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嚴苛的體罰教育可謂源遠流長,更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香火不斷,代代相傳。扛著雞毛撣的中國“狼爸”蕭百佑以他的“狼式”教育塑造了三個子女的成功,這多少讓正在實行素質教育的父母們感到困惑不已。到底“狼式”教育能否真正成就子女成功,筆者不知道,但現如今“體罰式”教育的悲劇卻頻現報端。
毋庸置疑,體罰一直是教育方式中的主題曲。盡管如今法律條文中對體罰明令禁止,社會普遍也有一種共識體罰是一種不科學的教育方式,但無論在家庭教育抑或學校教育都能看到體罰的魅影。綠領巾、紅校服、測智商、受凍教育等,學校與老師這些變相傷害孩子尊嚴與人格的教育方式,侵犯孩子正當權益的體罰,相比直接的“中國狼爸”的肉體懲罰,其惡劣性質更值得我們鄙斥與追究。
那么,“體罰教育”在中國如此源遠流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如今的父母尤其是農村等底層勞動群眾受制于一種價值觀的影響:只有孩子考上好的大學才是最好的出路。而事實上,這在現實社會的寫照中也正成為僅有的出路。于是在生存危機與生活壓迫下,有點前瞻性的父母以及失去理性的父母只能從嚴教育孩子,而從嚴的標準常常落入體罰的窠臼當中。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教育體制的問題,不剔除應試教育模式,不擺脫唯分是舉的觀念,不改變沖刺高考獨木橋的現狀,就避免不了教育當中的體罰。
當然,我不是贊成“狼爸”的教育方式,也不提倡“狼爸”那種剝奪孩子童年幸福與快樂的“育兒經”。所謂“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說法筆者也不能夠完全茍同,相比“棍棒教育”,“賞識教育”似乎更能夠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筆者認為,無論是“賞識教育”還是“棍棒教育”都應有度,并且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品性來靈活掌握。無論怎樣都不能以過度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幼小的身體承載不了過多的苛責與懲罰。所以,在此筆者呼吁廣大的家長們,教育孩子要適度,讓因“管教”孩子而產生的悲劇遠離我們的視野。(范云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