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頂山某高三學生微博上傳勵志標語,稱“不學習的女人只有兩個下場:逛不完的菜市場,穿不完的地攤貨。不學習的男人只有兩個下場:穿不完的阿迪吊絲,撿不完的破瓶爛罐。”讓網友感嘆新奇。(8月28日《大河報》)
作為一條高三學生自創的勵志標語,這條標語不乏創意。既一針見血地警示了“不努力”的結局,還用上了“吊絲”這個網絡熱詞。為人父母者,也常常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掛在嘴邊,“不努力當吊絲”不過是說得更加生動直白罷了。而相比情緒化的“傷悲”,物化的“吊絲”,在崇尚和追逐物質享受的當下,似乎要貼切很多。
我只是覺得,盡管勵志不必排斥對于美好富足生活的追求,但既然是勵的是“志”,其實更應體現為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條標語暗含歧視,缺少一份理解和尊重。
當然,這并不能全歸咎于學生志向的功利化。事實上,學生的理想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被拔高或矮化,它必然是一種社會整體氛圍的反映。從“老大徒傷悲”到“不努力當吊絲”,與其說是勵志日漸物化,毋寧說是急功近利的成人世界對校園文化的自然投射。(毛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