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運轉,無論多么宏大的理想、設計乃至變革,均離不開一個“正常”。
“火箭升空正常”、“太陽帆板展開正常”、“中繼天線展開正常”、“座艙大氣環境正常”……觀看此次神九發射直播,公眾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正常”、“一切正常”——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時間節點、每一處監測點,傳來的聲音幾乎都是“正常”。
這種“正常”,從這一次神九載人飛船臨近發射期即有所感知。網絡上也好,坊間的街談巷議也好,因為中國航天多年來出色的表現,人們談起即將升空的神九,多是自信和沉著,但是,一旦真的看著電視上倒計時的分秒變化,人們其實并不像原來想象得那么篤定。
像樹葉一樣密稠的平常日子里,可能感覺不到“正常”的可貴;但在充滿變數甚至有著幾多風險的時候,一聲“正常”,卻可以讓無數顆懸著的心沉靜下來。
當然,神九載人飛船發射的“一切正常”,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飛船將實現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還將完成其他諸多預定重要任務。相信通過3名宇航員的努力,公眾依然能聽到一聲聲的“正常”。而中國人的飛天夢,也正在這一聲聲的“正常”中,一點點成為現實。
一聲聲“正常”,不過是極其平常的指令反饋,指向十分明確,蘊含十分具體,不過,卻并不簡單。“正常”的背后,包含著諸多的大不尋常。
以航天而言,隨著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中國在太空技術方面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成為航天“第二梯隊”中的佼佼者。正如專家指出來的,中國在外太空的存在,將形成對國家利益多層面以及多支點的保護。中國也更有自信繼續秉承“和諧外太空”理念,有能力致力于實現探索和利用外太空的包容性發展,建設一個和平、發展、合作、法治的外太空。
擴展開來,政治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運轉,無論多么宏大的理想、設計乃至變革,均離不開一個“正常”。這既是功能體各項指標的良性表現,也是相關各方沒有排異反應的最佳節點。也就是說,“正常”的體征反應還是一種巨大的包容性的體現。“有容乃大”,一個自信的中國,理應表現出極大的包容性、柔韌性,以承載來自方方面面的嘗試、努力、包括些許沖撞。
揆諸歷史,如果對人類活動的表現打分,則“正常”尤為稀缺、尤為可貴。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人民尋求一個“正常”而不得的日子實在太多。有些看起來的轟轟烈烈,很久以后回頭看,那種波蕩對社會的正常運轉,都可能是一場災難。也因此,回歸“正常”,就是回歸常識,回歸理性,回歸民眾的福祉。
神九飛天,嫦娥夢圓。我們發現,中國在頻次逐漸年加密的航天實踐中,越來越趨于務實,越來越表現出輕松和自信。就在16日當天,有媒體記者在女宇航員劉洋家里報道,當有記者提到宇航員的安全問題,劉洋的母親無法表達,只能雙手合十,把劉洋的照片緊緊抱在懷里,淚流滿面——對于一個母親來說,不難想象,一聲聲“正常”的指令,該有多么寶貴。
因為正常,所以公眾神態輕松;因為正常,所以宇航員表情平靜;因為正常,所以中國航天愈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