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駿
在近日一次奶業論壇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向記者表示,乳制品企業三年整改成就顯著,希望大家不要過度質疑。(6月12日新華網)
什么叫“過度質疑”?只有當對外來的質疑充滿排斥和反感時,才會情緒化地將一種質疑定位為“過度”。與“過度”相對應的是“適度”,宋理事長能不能告訴媒體人,怎樣的質疑才是讓奶協能夠接受的“適度質疑”?
理解奶業協會的負責人對“質疑”的煩惱,誰都不愿聽到別人的質疑。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奶業也無須為輿論的質疑委屈不已,即使這些質疑聽起來有點兒過度,但打敗和壓倒國產奶的,永遠不會是這種“過度質疑”,而是國產奶自己。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停留于三鹿、皮革奶之類的丑聞想象中,消費者可能對國產奶有深入骨髓的偏見。但如果國產奶真的沒有問題,價格又比洋品牌低,消費者不可能“犯賤”地去買那價格高很多的洋品牌而對國產奶視而不見。買什么牌子,喝什么奶,是一種受理性支配的市場行為,與愛不愛國沒有關系。一個再愛國的人,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喝有問題的國產奶;一個再崇洋媚外的人,不會因為國產奶物美價又廉而愚蠢地排斥國產奶。
所以,國產奶業需要以嚴格的標準和可靠的質量,重建國人對國產奶的信任。重建信任,不是空喊幾句“國產奶質量史上最好”就可以的,需要修訂奶業標準與國際接軌,而且,還要耐心地面對輿論的“過度輿論”。政府要加大監管力度,并及時將檢測、監管的結果公布出來,消除老百姓的顧慮。這個過程需要有耐心。
這位抱怨受到“過度質疑”的奶協負責人稱,其實自己的孫子,喝的就是國產奶!——一個老人,以自己的孫子為例來為國產奶質量作擔保,可見其誠意,但不一定能反證牛奶質量的可靠,其一,內部自銷奶可能是特供的;其二,即使自己的孫子喝了,也不能證明奶就沒問題。國產奶的質量,需要經得起“過度質疑”的考驗。(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