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們青春年少,正處在生命力最旺盛的季節,應對區區考試何須借助功用可疑的藥物?那些名目繁多的“聰明藥”和“營養水”可以休矣。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5月10日發布保健食品消費提示稱,從未批準過具有補腦、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消費者在選購保健食品時,千萬不可相信個別不法企業的虛假宣傳。國家批準的改善記憶、緩解體力疲勞、增強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適用于補腦、提高智商、緩解腦力疲勞。有些保健食品原料不太適合考生使用,且產品有規定的適宜人群和不適宜人群及食用量,消費者在購買時要仔細查看。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與先天稟賦和后天成長環境有關系,智力水平的發揮跟心理素質和臨場身體狀態有關系。人的智商不會因為服用某種藥物而提高,反倒可能因其毒副作用而有所降低。中考、高考在即,某些不法商人在媒體上宣稱其產品有補腦增智功能,吸引到不少消費者。還有一些學校組織學生吸氧、打吊瓶,意圖在短時間內提高應試能力。在藥物和營養專家的眼里,這些全是不著邊際的忽悠和于事無補的折騰。
在某些家長中流行的“聰明藥”實為“利他林”,是一種中樞興奮類精神藥物,能促使神經細胞釋放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使患兒增強自我控制能力,集中注意力,減少小動作。這種藥物只適用于治療兒童多動癥,欲借助其“變聰明”根本就是緣木求魚。有些學生為了緩解大腦疲勞,考前經常去醫院吸氧,甚至還做高壓氧治療。殊不知,人體早已適應了尋常的氣壓和含氧量,如果突然改變環境,身體就會感覺不適,高壓氧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氣壓傷和減壓病。還有的女生為了在考試期間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通過服用避孕藥推遲經期,這更是一種肯定損傷身體但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冒險之舉。至于前幾天曾經在微博上廣為流傳的湖北孝感高考“吊瓶班”,除了能證明高考競爭的慘烈和應考者無所不用其極的悲壯外,所謂“提神醒腦”并無醫學上的充足依據。學生們注射的“氨基酸注射液”是一種處方藥物,它主要針對營養嚴重不良患者,健康人攝入后可能造成體內蛋白質過多,加重肝臟、腎臟負擔。
實際上,不管是補腦藥的大為流行,還是吊瓶班的蔚為壯觀,都是商家抓住考生和家長臨考前的惶恐心態,夸大、曲解某些醫學和營養學原理,硬生生地開發出的“考試經濟”的一部分。面對至高無上的高考,家長們總覺得給孩子做得太少,有“聰明藥”當然不怕花錢;考生們早已暈頭轉向,為了成績誰還顧得了毒副作用。在一種互相舉薦和競賽的氛圍中,越來越多的考生走進了商家的“埋伏圈”。
在一些地方,“吃補藥”已經是跟“上自習”一樣自然而必備的考前程序,如果誰沒走這個程序,誰就會惴惴不安或成為異類。更滑稽的是,在這種“補藥”思維下,地方政府出于關懷目的而設的考生補貼,也被執行機構錯誤地理解為一劑“補藥”。比如說,孝感當地為鼓勵高三學生刻苦學習,每個學生有20元的生活補貼。孝感一中就把這20元的補助執行為“氨基酸專項補貼”。
學生、家長迫于競爭壓力而產生的“病”急亂投醫,商家出于貪婪而做出的虛假宣傳,共同促成了“補藥”經濟這一怪胎。其實,考生每天只要均衡攝入谷類、蔬果、 牛奶和豆制品、動物性食物以及調味品等五大類食物,就能滿足身體營養所需。只要每天保持八小時以上睡眠,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就能獲得充沛的體力和旺盛的精力。考生們青春年少,正處在生命力最旺盛的季節,應對區區考試何須借助功用可疑的藥物?那些名目繁多的“聰明藥”和“營養水”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