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
臺灣青少年運城行參訪團在解州關帝廟留影。(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 攝)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運城訊 (記者 王文英)“關公故里、鹽運專城”,七月下旬的山西省運城市驕陽似火。7月21日,一群來自寶島臺灣的青年學子不畏烈日的蒸烤,走進運城解州關帝廟和常平關帝家廟進行實地參訪,并通過在解州關帝廟聆聽關公文化講座,在關公故里深切了解了武圣人關羽的生平事跡和信仰傳播情況。
解州關帝祖廟始建于陳末(南北朝)隋初,歷朝歷代均有擴建修葺,是一處保存完整,規模宏大的古建群,建筑布局為我國傳統的“前朝后寢”及中軸對稱的宮殿式布局。在園區導游人員的帶領下,臺灣青年參訪團沿著中軸線迤邐前進,依次通過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崇寧殿、春秋樓,仔細觀看了兩側所配的木坊、石坊、碑亭、鐘亭和東西長廊。高聳的建筑配以參天松柏,讓臺灣青年對關帝廟的皇家氣派贊嘆不已。
在園區內的山西解州關帝廟文物保管所,所長衛龍向臺灣青年參訪團奉獻了一堂長達1.5小時的關公文化講座專題課。衛所長從史書所載的關羽生平事跡講起,說到海峽兩岸關公文化信仰的異同與近些年來兩岸關公文化的交流情況,指出中國傳統的儒道佛三家文化對關公崇拜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關公文化是“植根于儒家、升華于佛家、鼎盛于道家,認可于皇家,普及于大家。”他最后飽含激情地指出,關公文化的精髓是忠勇仁義禮智信,“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
臺灣財團法人中華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東吳大學中文系講師王浩指出,這個活動很適合臺灣青年參與,強調不僅他帶領的十幾個學生,包括他本人都受教良多,這樣的學習和文化之旅非常有意義。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他希望各位臺灣同學能夠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更多地去吸收這樣的訊息。
一天的關公文化之旅讓臺灣青年感慨不已。輔仁大學中文系方圣霖同學是臺灣的山西第三代,其母親就是山西運城人,他對記者說,之前自己對盛行臺灣的關公文化的了解并不多,這次到關公故里通過實地參訪關帝廟與聆聽關公文化講座,對兩岸共享的關公文化有了較深的理解與感悟,希望今后深刻領會關公文化的精髓,也做一個像關公一樣忠勇仁義的人。
此次臺灣青少年傳統文化運城行以“探尋根祖文化、共建精神家園”為主題,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指導、運城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承辦、臺北市山西同鄉會和財團法人中華文化基金會合辦。活動依托運城深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通過實地參訪、親身體悟、專題講座、互動聯誼等方式,從“看、聽、感、悟”四個維度,瞻仰文物古跡、探尋文化根脈、感受華夏文明。(完)
山西解州關帝廟文物保管所所長衛龍向臺灣青年參訪團講解關公文化。(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 攝)
臺灣青少年運城行參訪團參觀常平關帝家廟。(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