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大院逛古城 臺灣青年感受地道的晉商文化
臺灣青年團一行來到久負盛名的平遙古城(中國臺灣網 陳寧 攝)
中國臺灣網8月20日晉中消息 想要了解晉商文化,就不得不提晉中幾大著名歷史遺址。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遙古城……在臺灣青年看來,這些早已熟知的古跡多數還只是停留在課本中的記憶。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作為兩岸青年黃河行的重要活動之一,近日臺灣青年團一行走進古城院落,在了解晉商文化發源地的同時,進一步感受悠久而璀璨的華夏文明。
曾經紅極一時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使臺灣青年知道了喬家大院,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熱播更使他們對這個古老建筑充滿了好奇與向往。帶著探秘的心情,19日這群臺灣青年踏進了早已熟悉而又陌生的喬家大院。
中山醫學大學的徐沅早就聽說喬家大院很大,但是當6座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真正擺在她眼前時,外觀威嚴高大,內視富麗堂皇的大院讓她震撼了。她告訴記者,“知道喬家大院很大,但是沒有想到這么的龐大”。震撼的不只有建筑的外觀,當得知喬家大院是靠磨豆腐、賣豆腐起家發展時,來自臺灣外語學院的吳尚育對晉中人累積財富、經營財富的能力發出了由衷的驚嘆。喬家大院作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中一顆罕見的明珠”,他所給予青年人的不僅是震撼,更多的是對中華文明歷史的認知與共鳴。
臺灣青年團第一小組正在認真聽導游講解喬家大院的發家史(中國臺灣網 陳寧 攝)
相比喬家大院的氣勢恢弘,渠家大院則讓臺灣青年們感受到了另一種心境。渠氏家族是明清以來聞名全國的晉中巨商之一,在山西省祁縣城內有十幾個大院,千余間房屋,占地三萬多平方米,人稱“渠半城”。走進渠家大院,給人感受更多的是舒服。正如來自臺南科技學院的葉倩雅所說的,沒有了喬家大院10余米高磚墻的威嚴,行走在渠家大院里感覺會更加舒服,雖然院子沒有那么的龐大,但是院子顯得更加溫馨。
渠家大院的大戲臺布置得紅紅火火,正當中的“壽”字勾起了臺灣青年留影的沖動(中國臺灣網 陳寧 攝)
中國民居建筑,自古就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山西大院形式之多、規模之大令人震驚。20日臺灣青年團一行走進了被稱為“華夏居民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在這里他們見到了前所未有的“華夏文化大觀園”。
正所謂“王家歸來不看院”,王家大院整體布局甚為講究,分別以“龍、鳳、虎、龜、麟”五瑞靈獸建造五座堡。最為臺灣青年津津樂道的要數王家的“三絕”,即附屬于建筑上的“三雕”:磚雕、木雕、石雕。其雕刻之纖細繁密,內容之豐富讓這群臺灣青年在大開眼界之余,著實領路到了華夏文明的魅力。來自臺灣文化大學的周于凱一向對華夏文化及歷史很感興趣,古香古色的王家大院深深地把他吸引了。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周于凱告訴記者,在講解員的說明下,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都會讓他恍然大悟。一塊門石、一個簾架,就連臺階的數量都有著那么多的寓意,每走一步皆是學問。相較于之前的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讓周于凱學到了更多的東西,正如他說的,院子里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他細細的體味,這里飽含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王家大院其中的一扇大門口,朱镕基總理和夫人曾在此合影留念(中國臺灣網 陳寧 攝)
如果說院落文化剖析了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那么古城文化則體現了一個地區發展的輝煌。
平遙古城下,厚實凝重的灰色城墻,斑斑駁駁的古城磚傾訴著歷史的滄桑,士兵們作戰時的吶喊聲、廝殺聲隱隱在耳邊響起……他們興奮、好奇,不僅因為他們身在古城其中,更是因為這些原本只有從電影中了解到的歷史遺跡在今天變為現實。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平遙古城,走近古城會帶給你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平遙作為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總部設在這里的票號當時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國的一半以上,曾被稱為“中國的華爾街”。來自臺灣中山醫學大學的徐沅在參觀古城內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之后,不僅感嘆當時晉中人對經營理財的前瞻性和開拓性。
臺北商業科技學院的范心堯是一個喜歡各游玩的臺灣青年,他告訴記者,平遙古城比他想象中要大的多,作為歷史文化的遺產能保存的如此完整,很不容易,也非常讓人難以置信。駐足在這古香古色的街道,沒有都市的車水馬龍,沒有無處不在的緊促感和壓迫感,沐浴在這古意中,心也隨之慢慢沉淀,沒有了遠游的疲倦。
臺灣青年團員們在實地走過晉商大院、古城遺址后被這里所蘊藏的深厚歷史文化所震撼。臺灣青年團團長李總集表示,晉商文化是山西歷史文化中的一顆閃耀的明星,它也是華夏文明濃墨重彩的一筆。晉商文化的魅力不僅是華夏兒女的驕傲,更應該成為兩岸青年學習并且傳承下去的精神文化。(記者 陳寧)
平遙古城城門口,團員們在這里依稀找到了從電影里見到的畫面(中國臺灣網 陳寧 攝)
臺灣青年的美女們在王家大院紅門堡的龍脊上演繹出的千手觀音(中國臺灣網 陳寧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