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銀監局調研指出,中小企業“船小難調頭”,“融資難”的本質是“轉型難”
“中小企業船小好調頭”,這個觀念也許只是迷思。現實的耳光扇得響亮——溫州高利貸鏈條斷裂、老板跑路,珠三角、長三角中小企業度日如年;廣東省銀監局調研發現,許多中小企業不僅沒有完成理想中的轉型升級,反而受困于“路徑依賴”無法突圍。
昨日,廣東金融界多家機構在佛山舉辦“粵港澳中小企業發展及金融合作研討會”。廣東省銀監局政策法規處調研員王敏表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本質是“轉型難”,政府需反思原有的施政路線。
中小企業單獨外遷風險大
人們一直認為中小企業“好調頭”,但實際上,近年來在“產業轉移”的號召下,成功轉移的中小企業并不多。
廣東省銀監局王敏表示,調研發現珠三角有部分中小企業嘗試往中西部轉移,但因為“人生地不熟”,業務受阻,不得不重回廣東;更要命的是,廣東成熟的產業鏈無法整體遷移,而中小企業單獨外遷,幾乎就跟上下游合作伙伴、客戶斷絕業務往來,原材料和其他服務跟不上。
實際上,成功從沿海深入內地的往往是大型企業,如富士康等——它們資金實力雄厚;有完善的戰略思路,也更容易受地方政府青睞。反觀中小企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翻船”。
“中小企業利潤薄,很難實現技術升級。”王敏說。不能外遷,又難以“就地升級”,只能收縮產能、維系基本的渠道和客戶,有些企業家甚至就此離開實業。
王敏對羊城晚報記者說:“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本質是轉型難。如果能成功轉型,利潤就有保障,銀行就敢給你貸款,融資環境是可以改變的。”
“逼”出來的財務不規范
中小企業難貸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財務不規范,銀行看到賬本就頭疼。王敏認為,過重的稅負,是財務不規范的原因之一。
“中博會上有企業家說,公司稅后利潤才90萬元,但稅費加起來有290萬元。中小企業稅負成本大過國有企業的一半甚至一倍,很多企業從‘出生’起就要避稅、逃稅,財務信息不透明,當然貸不到款。”王敏說。
華創證券在廣東調研時發現,中小企業存在不合理的隱形稅賦,如物流企業要繳納營業稅、運輸稅、燃油稅,其中燃油稅一輛運車一年要繳3萬至4萬元,但不記在企業名下——從賬面看該企業納稅很少,因此也難以獲得其他政策支持。
“我們對外資企業都可以免稅,為什么對中小企業不行?”王敏問道。他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新近出臺的金融、財稅支持政策是重大利好,但應將財稅支持常態化、長期化。“中小企業轉型難,轉型需要很多錢,這不能光靠銀行,一定要有政府的支持”。
王敏擔心,“無法調頭”的企業會離開實業,把資金拿去炒作資產。華創證券調研的一家東莞企業,因為成本上升以及電荒,實施了生產收縮,僅僅維持企業生存——多余的資金用于投資工業用地,企業負責人表示:“辛辛苦苦投入實業做生產,利潤也薄,還不如建成廠房出租,收益穩定而且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