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6點,北翟路1905號龍上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內,一位采購西紅柿的小老板告訴記者:“成色好一點的,1斤要3.5元,差一點的也要2.7元以上。記得2個月前,才1元出頭點!”
蔬菜漲價,不只是西紅柿,也不僅僅是在上海。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7月份以來,全國蔬菜價格持續上漲,截至8月18日,監測蔬菜平均價格累計漲幅為17.9%,其中一半以上蔬菜價格漲幅在20%以上,菠菜、生菜、黃瓜、大蒜等部分品種價格漲幅在30%以上。在一些大中城市,已經吃不到3元以下的蔬菜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蔬菜價格連連上漲?記者近日走訪長三角農貿市場和有關部門,探求漲價背后的深層原因和應對之策。
人工、農資、運輸、流通……
成本都在漲
早上8點,記者走進江橋蔬菜批發市場。據介紹,“客菜”經營量占到了這個市場總成交量的98%左右;日成交蔬菜2500噸以上,最多時每天可達3500噸。全市大部分蔬菜市場和農貿市場銷售的蔬菜都批發自這里。
采訪時,正好碰上一輛牌照為黑A26758的大卡車在卸貨,這車番茄是山東蔬菜商張任生遠赴哈爾濱運過來的。“一車最多拉30噸,當地發貨價每斤0.7元左右,可運費就得每斤0.6元,江橋市場收交易稅4%,卸貨費至少300元,算下來這一車很可能賠錢。”旁邊,專跑山東壽光的卡車司機小劉抱怨:“我們起早貪黑,從山東到上海一趟運費6000元,燃油過路費等成本就達4000元,加上車輛折舊和人工費,賺不到什么錢。”
河南籍蔬菜商趙建國經營番茄近15年,跑遍全國各產區,號稱市場里的“西紅柿大王”,他分析道:“人工、農資、物流……所有成本都在漲。我估計近5年人工費至少翻了一番。”太倉市農委副主任馮瑞興深有同感:太倉市蔬菜種植人工費最低為50元一天,搶種搶收等人手緊張時要100元一天!斑@個價格比前些年漲了50%以上!
嘉興市農林局辦公室主任沈建全說,當前菜價的波動主要是季節性“伏缺現象”——高溫、自然災害等多重因素導致蔬菜供應量減少。但從長期來看,成本連年上漲。“我們剛剛做過測算,嘉興本地蔬菜種植的勞動力、運輸、農資、土地流轉費、流通環節等綜合成本相比一年前至少上漲了20%!
江橋批發市場質量管理科陳軍認為,流通環節也是導致上海終端市場上菜價上漲的重要因素。“從批發到零售中間環節多,很多菜場攤位費奇貴,加之終端市場零售小商販大多僅靠一個攤位養活一家老小,承擔高昂房租,這些最終都會體現在菜價里。”
本地蔬菜種植面積為啥低
地方有“四怕”
把菜籃子的供給全部或者大部分拋給外地,騰出空間用于其他產業的開發,這是近年來長三角不少城市的現實選擇。記者從浙南某市農林局獲悉,該市目前蔬菜地菜自給率不到30%,今年個別月份“客菜”供應甚至占到總供應量的90%。與此相對應,該市地產蔬菜種植面積近5年來年均下降10%以上。
不僅是大中城市,個別小城市也出現了類似狀況。上海周邊不少城市的種植大戶瞄準經濟發達區域,專攻高附加值、精品蔬菜。馮瑞興告訴記者,太倉市目前一半以上的蔬菜供應上海,而本地居民消費的蔬菜又有超過一半來自外地。就目前的發展趨勢看,這個比例仍會逐年提高。
許多從事蔬菜生產的基層干部有一個共識:這樣做的好處在風調雨順時顯而易見。但一旦碰到大災,譬如前年的冰雪災害,或者今年的洪災,當外地菜價因多重因素不斷上漲時,菜比肉貴,城市居民的菜籃子就會越拎越“沉”,極端情況下,缺貨、斷貨也在所難免。
長三角某市一位基層農業官員告訴記者,不少城市地菜種植面積迅速減少,一方面是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必然趨勢,但另一方面與少數領導干部怕擔蔬菜生產的“四大風險”有一定關系。首先,蔬菜“豐產不豐收”——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大量客菜足夠供應市場需求,地產蔬菜由于規模小人力成本高,沒有價格優勢,導致本地農民賣菜難。其次,自然風險影響大——遇上災害性天氣不說,即便梅雨季節多個兩三天,就會引起減產。第三大風險是質量風險——蔬菜質量安全如今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旦出事情就是大問題。第四大風險也是長三角城市所共同面臨的——農業“勞工荒”,“3個菜農200歲”足以說明目前農村蔬菜種植勞動力的緊缺狀況。蔬菜多種多錯,不種不錯,地方上當然傾向于越少種越好。
長三角城市夸贊“上海做法”
堅持地菜“保有量”
最近一段時間來,全國平均蔬菜價格上漲40%,而上海只漲了20%。上海是如何確保蔬菜供應和價格平穩呢?上海市農委副主任殷歐介紹說,堅持地產蔬菜一定“保有量”發揮了作用。去年市郊蔬菜播種面積為187萬畝次,總上市量為341.9萬噸,今年估計也在這個水平。目前,地產蔬菜占全市蔬菜供應量的55%,其中地產綠葉菜占綠葉菜供應總量的90%。 (下轉第6版)(上接第1版)據了解,上海蔬菜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將明確規定到2020年,上海地產蔬菜“保有量”仍需確保達到總供應量的30%以上。根據規劃,相關種植面積指標已分別劃到各個區縣,要求與基本農田掛鉤,并落實相關責任制度。同時,上海將加大設施菜田的建設力度,在目前23萬畝設施菜田的基礎上增加到30萬畝,確保蔬菜的有效產出率,提高抗災能力。長三角許多城市對上海的做法紛紛給予高度評價。
湖州農業局局長楊建明對上海地產蔬菜“保有量”至今能保持55%的比例感到驚訝:“地產蔬菜‘保有量’的概念是上海前些年提出來的,很有遠見。當時我們都不大理解,認為蔬菜供應通過大市場大流通就能解決,沒必要冒很多風險去保持地產蔬菜種植!彼f,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如果全部依賴外購,風險何其之大!而大城市地產蔬菜自給率不足,也正是導致蔬菜價格波動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于一個20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來說,完全做到蔬菜自給顯然不可能。因此,在確保地產蔬菜比例的同時,還應確?筒斯⿷亩嘣。陳軍比較樂觀:“蔬菜批發商中出現兩種趨勢,一是很多批發商越做越專業,他們熟悉上海市場,不同季節游走在四面八方,尋求優質蔬菜源源不斷運來上海;另外一些批發商越做越大,發展為集采購和種植于一體,比如夏季,長三角地區高溫多雨,他們便到北方租地種植上海市民喜歡的菜品,冬天,則到海南去種植。他們也為上海蔬菜價格穩定發揮重要作用!保▍情L亮 楊健 李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