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增速一騎紅塵,居民收入止步不前,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各種矛盾下,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這一設想的出籠順理成章。但由此帶來的成本負擔,可能壓跨困境中的制造業企業。何去何從,將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福重近期做客央視時說:“現在工資收入差距大,總工資占總GDP比重太低。2010年以來各地都在上調最低工資標準,2011年這一標準肯定還會再上調。”——他的這一判斷緊接著得到印證。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日前宣布,從今年2月1日起,江蘇省一類地區的月最低工資標準將從960元調整至1140元,調幅達18.75%,并一躍成為長三角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區域。無獨有偶,包括陜西、北京、重慶、廈門等地的最低工資上調新標準也從元月1日起開始實施,最低工資再現“普漲”局面。
但誠如王福重所言,我國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依然偏低。公開資料顯示,1997年至2007年,我國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從53.4%降至39.74%。另外,貧富差距仍在不斷擴大,基尼系數已超過0.4的警戒線,并呈現逐年遞增趨勢。有專家指出,中國已離拉美陷阱不遠,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應盡早提上日程。
盡管圍繞這一話題的熱議褒貶不一,但隨著“十二五”規劃對于“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的建議付諸實施,蘇、粵、晉、湘、魯等10余省市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均提出要實施收入倍增計劃,讓“收入倍增”的夢想終于照進現實。
倍增計劃刻不容緩?
“中國現在應該說基本具備了實施‘收入倍增計劃’的條件。”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沒想到的是,他在去年6月份發表的這一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各方對于是否應實施這一計劃各有看法。
蘇海南說這番話的底氣在于,他認為“中國已經是偏低中等收入國家了,而且到2020年,要實現全面小康”,因此,“我們有責任、有能力讓老百姓收入增長得更快一些。”
收入倍增計劃最初來自日本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實施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為推動日本經濟發展,1960年日本政府開始推行以“國民收入增長帶動經濟總量增長”為核心的新經濟運動,具體內容包括:以城鎮化的方式和提高農產品價格的方式提高農民收入;肯定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保證其以發展的方式提高工人收入。在接下來的10年里,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達350%,國民收入增長率達340%。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也站在蘇海南一邊。他認為,實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可以避免中國跌進“拉美陷阱”,而我國目前正面臨此陷阱的風險。
所謂拉美陷阱,也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新興市場國家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收入水平時,快速發展中積聚的如貧富差距等矛盾集中爆發,導致經濟增長回落或出現長期停滯。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拉美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這些國家仍然掙扎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發展階段,并且見不到增長的動力和希望。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當時跟拉美相比,比較落后的日本和韓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躍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日本人均收入3萬多美元,韓國是2萬多美元。曹遠征指出,基尼系數是拉美陷阱的一個關鍵指標,巴西的基尼系數在0.6以上,阿根廷的基尼系數是0.5,日本、韓國的基尼系數則非常低。同時,基尼系數也是貧富差距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按2009年的匯率計算,中國人均收入達到3885美元,已接近中等收入的上限。同時,我國基尼系數早在2006年就已達到0.49,超過了0.4的警戒線,并以每年0.1%的速度遞增。“拉美陷阱已近在眼前,必須防范不可。”曹遠征說。
遲福林建議,首先要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不低于8%,其次,確保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勞動者報酬年均增長不應低于10%。到“十二五”末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達到50%左右。另外,“十二五”應將行業收入差距縮小到7倍左右,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例,2020年使中等收入群體達到40%。
曹遠征認為,工資每年維持8%上漲的話,大概在10年之內中國勞動者收入會翻一番,如果改革收入分配政策,5年就會翻一番,這類似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當然,質疑的聲音也不絕于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在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的文章中就談到,這一計劃很可能會增加勞動力市場的扭曲。“如果工資上升速度快于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企業的競爭力是會降低的。就有可能導致訂單轉移、工人失業,與所謂‘倍增’目標背道而馳。”吳慶在文中談到。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也對記者稱,如果整體倍增,貧富差距將難以縮小。“這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如能保證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就已經不錯了,現在連‘同步’都沒有做到,談何翻番?”
中央地方各有動作
去年10月份,“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未來5年“讓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的發展目標,并首次提出要“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同步”。
今年年初,國家“十二五”規劃已經初步確定:“十二五”規劃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目標為7%,與經濟增速7%的年均目標一致。
有媒體分析稱,這表明專家此前建言討論的“十二五”規劃中的居民收入10年倍增計劃已經付諸實踐。而隨著中央“十二五”規劃大旗的舉起,地方層面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十二五”收入倍增計劃。
江蘇省將于今年啟動居民收入7年倍增計劃——7年后城市居民和農民的年收入將有望達到45400元和17800元。省會南京則打算在“十二五”期間實施居民收入雙倍增計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力爭6年實現倍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000元以上,力爭5年實現倍增。湖南長沙也擬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實施低收入群體收入倍增計劃,2015年使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0000元和20000元以上。
另據媒體報道,除此之外,在廣東、山西、山東煙臺等10余個省市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都提出實施收入倍增計劃——至此,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終于“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