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加快推出國際板的人要回答三個問題:中國股市為什么要推出國際板?推國際板的時機和條件成熟了嗎?中國的國際板究竟應該怎么推?遺憾的是,眾多呼吁者并沒有作出讓人滿意的答復。相反,打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旗幟,不考慮中國股市的治理現狀,強行推出國際板時機尚不成熟。尤其是在股市不解決高溢價發行問題,國際板會成為“全球提款機”。
拋開“人民幣國際化”,中國股市推國際板理由無非三個:第一,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國際板,國際板是一個國際化的元素,是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二,中國的投資者需要國際板,需要更寬的投資渠道;其三,一些跨國企業和想謀圖中國市場的境外企業需要中國的國際板,畢竟上市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方式,這樣可以推廣境外企業的產品順利進入中國。
對于這樣幾個理由,是否能構成推出國際板的因素呢?筆者認為,這些理由未必是中國推國際板的充分條件。
首先,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組成?僅是由一些國際成分壘砌的“積木”組成?顯然不是。一個高效的、國際化的金融市場絕對不是拿鋼筋水泥和金融大廈來炫耀,更不是簡單地在投資者、上市資源和會員之間“拉郎配”。因此,千萬別指望國際板讓中國股市貼上國際化標貼。“壘積木”式地構建金融中心是一種錯誤的邏輯,那么以此為借口的理由就更加不成立。
其次,國內投資者直接參與國際板是最優的選擇嗎?實際上,中國境內投資者已經通過QDII在變相地參與買賣境外市場的股票,從QDII的實際投資結果來看,這些專業機構賠得一塌糊涂。而境內普通的中小投資者,對于判斷一個境外企業的投資價值、風險控制和把握機會的能力,顯然很難超過QDII這些專業機構。
第三,中國的國際板能夠甄選到高成長企業嗎?從中國證監會發審委的選擇標準來看,未必能夠選擇到一流的國際企業。比如,在中國最有資格稱為國際化企業的華為竟然在中國股市上不了市,還有一些“新經濟”企業(新浪、搜狐、攜程、阿里巴巴等),大多遠走他鄉到海外上市,從而導致的結果是他們在國內賺錢,卻在國外給境外投資者分錢。如果選不到優質、高成長的企業前來上市,則分享境外經濟成長性的目標就沒法實現,如果讓一堆傳統產業、缺乏競爭潛力、等待救贖的境外企業前來上市,則中國的國際板豈不成了救苦救難的全球“解放軍”?
第四,境外企業想來融資,我們就一定要滿足境外企業的融資需求嗎?顯然沒有這個義務。現在中國股市高溢價、高市盈率發行和中國的儲蓄確實讓很多境外企業看了眼饞,都想來“圈”一把,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規則來抑制一些公司的惡意圈錢行為,則國際板必然會淪為國際化的“圈錢板”。
因此,為防止國際板成為“全球提款機”,中國股市應該盡快改善游戲規則,構建國際化、法制化的市場環境,提高監管部門的跨境監管能力,改革當下的官本位監管體制。同時,還應該引入集體訴訟制度,一旦有境外企業圈錢,我們可以采取集體訴訟的方式來追溯賠償投資者的損失,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國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蘇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