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時期,在全球貿易保護愈演愈烈的風潮中,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老調又被西方重彈,歐美各方對中國外貿施壓的行動,正隱隱然升級。為什么西方國家這么熱衷于人民幣升值呢?
表面上看,西方國家在放任美元、歐元貶值的同時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無非是為了減少對我國的貿易逆差。但實際上,重彈人民幣升值的老調意在轉移視線、推卸責任,讓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財政赤字“買單”。為擺脫金融危機,美國正在利用其美元的霸權地位,以及美元作為國際貿易計價貨幣的便利,執行“弱勢美元”政策,放任美元貶值,而無理地要求其它國家貨幣升值。因為美元貶值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國,受害者則是世界各國及正在脆弱復蘇的全球經濟。
毫無疑問,人民幣升值不利世界經濟復蘇,因為目前全球經濟復蘇情況不穩,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家的匯率不應該突然改變。如果中國急劇拉高人民幣匯率,將嚴重扭曲經濟發展的正常軌跡,西方國家也并不能因此減少貿易逆差,一方面其它制造業大國將隨即填補中國制造留下的空白,一方面需以更高的價錢進口必需的中國產品,因此貿易赤字將進一步擴大。另外,一旦因為人民幣急劇升值導致中國經濟陷入低谷,西方國家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相關企業勢必遭受重大損失。所以,迫使人民幣升值來解決自身問題的做法既不利人,也不利己,更不公平。
從理論上看,以貿易平衡狀況論斷人民幣匯率沒有意義,在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雙邊貿易失衡是常態,從來都不是匯率的問題。從現實情況看,貨幣匯率對改善順差影響甚小,不論是當年的德國,還是現在的歐元區,以及日本等國,都延續了幾十年對美國貿易順差的貿易地位。這些國家和地區貨幣兌美元的匯率機制都是完全浮動的,但對改善雙邊貿易的失衡沒有任何作用。
中國出口大量勞動密集型產品,但中國僅是制造環節,處于營銷環節的西方國家的進口商獲得了大量利潤。正如西方需要逐步強化金融監管、改變過度消費習慣、強化實體經濟一樣,中國也需循序漸進地實施外貿結構、經濟結構調整和匯率改革。當前,中國政府已經著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和擴大內需,但這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既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又體現了對國際社會的高度負責。在當前全球應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不僅有利于亞洲地區經濟的穩定發展,也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未來,中國將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運行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在深化金融改革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這項改革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的系統工程。從根本上講,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貨幣環境。我們更希望看到美元、日元、歐元等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匯率保持相對穩定,從而減少匯率波動給全球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石建勛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