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決定對乳粉類以及米粉類產品價格體系進行適度調整”。近日,完達山奶粉一紙漲價通知再次引起社會對國內奶粉市場的關注。
記者2月28日致電完達山客服熱線得到證實,目前完達山已經開始執行新的出廠價,并將陸續在全國完成對分銷商、終端門店的供貨價和零售價的調整。此次漲價的產品為嬰幼兒奶粉各個系列,漲價幅度在12%以內。
記者2月28日走訪上海多家大型超市發現,目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價格并沒有明顯上調,在家樂福、大潤發、沃爾瑪等多家超市中并無完達山奶粉出售。家樂福中國公司告訴記者,目前并未接到完達山調價通知,完達山僅在北京、河南、安徽、深圳、哈爾濱等地家樂福超市有售,可能通過地方公司調價。一些嬰幼兒用品網站上也暫時未見完達山奶粉和其他奶粉調價通知。
針對完達山公司所說的“價格代表品質”,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消費者發現,母嬰用品市場上的確有這樣的消費心態。一位家住上海浦東新區的準媽媽對記者表示,自己在選購母嬰用品時,的確會產生高價格意味著更好材質這樣的想法!耙驗槭墙o孩子用的,所以安全第一,價格因素反而不敏感”。
也有一些消費者認為,并不能以偏概全,貴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上海白領劉暢告訴記者,由于受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響,部分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品質安全產生了不信任感,被迫高價消費海外奶源的奶粉,主要圖的是安心。消費者并不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那樣不理性,而是“被迫選擇”。國產奶粉企業應當學習借鑒國際知名奶粉企業的品質安全管理經驗,而不是在價格上向其看齊。
其實,目前奶粉市場上國產奶粉的品種已經比較豐富,價格從幾十元到三四百元不等,消費者的選擇日趨多元化,一家奶粉企業的調價并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的影響。
完達山近日在一份發給供應商和經銷商的漲價通知單上顯示,受到國際乳制品原材料上漲以及國內生產加工成本上漲的雙重影響,公司經營成本進一步增加,企業自身已經無法繼續消化。因此決定對乳粉類及米粉類產品價格體系進行適度調整,并要求分銷商和終端門店于3月21日前完成新的供貨價以及零售價的調整。
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告訴記者,去年“洋品牌”奶粉已經漲過一輪,但此次國產奶粉提價并不是跟風。國產奶粉市場定價能力較弱,如果不是成本壓力較大,不會提高產品市場零售價。國產奶粉主要針對中低端市場,尤其是區域性品牌,很難像高端奶粉品牌那樣有超額利潤空間,消費者也對價格較為敏感,貿然提價必然會“趕走”部分顧客,提價實為無奈之舉。
據介紹,受多種漲價因素影響,根據上海市奶價協商機制成本測算,去年原料奶的價格已經提價了兩次,今年奶農反映飼養奶牛成本上升,要求繼續上調原奶收購價格。另外,奶企運輸成本、財務費用、人工等剛性成本也確有上漲。
而相較頻頻漲價的“洋”奶粉,國產奶粉的漲價并沒有“咄咄逼人”。東方艾格農用咨詢中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三鹿奶粉爆出“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進入集中漲價期,3年內共有4次集中調價,包括美贊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內的洋奶粉,每次提價幅度均在10%左右。經歷幾輪提價后,現在每罐至少提價50元,多的達到100元。而據瑞銀證券統計,從2006年至今,國內奶粉的平均銷售價格僅從每千克80元漲至100元左右。
事實上,國內生產企業經過與國際企業多年“同臺競技”,在生產設備、工藝和管理上已經有了很大進步,產品品質也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仍有差距,這也是“洋品牌”奶粉能夠有品牌溢價和高額利潤的主要原因。國內乳業想要“上位”,還必須一步一步從恢復消費者信心做起。(魏宗凱 周琳 陳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