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兩岸僑聯和平發展論壇的臺胞和僑胞祭拜黃興墓
由中國僑聯和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共同主辦的“2012兩岸僑聯和平發展論壇”,6月17日在廈門舉行。論壇吸引了臺灣島內及海外200多名嘉賓參加。論壇以“攜手傳承中華文明,共同建設僑鄉文化”為主題,針對兩岸共同的根親文化和僑鄉文化進行交流、互動。
為“骨架”增添“血肉”
自2004年開啟的兩岸僑聯交流,已經走過八個春秋;“兩岸僑聯和平發展論壇”自2006年至今,已舉辦7屆。如果說,兩岸僑聯先后在北京、廈門、澳門聯合舉辦“論壇”,是為兩岸僑聯合作交流搭起了“骨架”的話,今年的論壇活動,則是為這副“骨架”增添“血肉”,使論壇這個平臺活鮮起來,充滿生命力。
中國僑聯副秘書長、海外聯誼部部長林佑輝說:“今年的論壇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在臺灣舉行的懇親活動,一是在廈門舉行的論壇。懇親活動可以看作是論壇的基礎。”
林佑輝告訴記者,之所以搞懇親活動,是因為兩岸僑聯在交流中發現,海外僑胞與大陸和臺灣的聯系,很多是以同鄉會、宗親會為紐帶的。遍布世界各地的同鄉會、宗親會,聯系著千千萬萬的海外僑胞。如果兩岸僑聯牽手,再和海外同鄉會、宗親會形成緊密聯系,那么,我們所說的推進海外和諧僑社建設就有了龐大的群眾基礎。
于是,6月初,兩岸僑聯在臺灣舉辦的懇親活動,果然有了強烈的反響。在臺南舉辦懇親會活動時,前國民黨臺南市議會黨團書記長、無黨籍市議員洪玉鳳受邀與會。她談到福建尋根的過程,幾度哽咽,讓現場兩岸鄉親無不動容。
她說,前兩年,她到廈門參加海峽論壇,抽空到堂哥莆田的家,堂哥端了一碗面線,讓她感動得流淚。因為,每年的過年,父親都是煮同樣的面線當早餐。洪玉鳳說,這些年來,她一直與堂兄有聯系;臺灣每有臺風災害,三更半夜也會接到福建莆田打來問平安的電話。她說:“這種親情血緣是切不斷的!”她相信,延續這樣的血緣關系,兩岸會愈走愈親,未來能愈來愈好。
“根親文化”有待發掘
懇親期間,福建各級僑聯、社團與臺灣的19個同鄉會、商會、宗親和文化機構進行了懇親交流,并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贈送了族譜,相約從各個領域推進雙向交流,推動兩岸合作。
臺灣中華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認為,通過兩岸僑聯的良性交往和互動,讓兩岸在海外的千千萬萬僑胞團結一致、互通有無、守望相助,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
今年的論壇,“根親文化”成了中心議題。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認為,今年的論壇是以中國僑聯主席林軍赴臺灣“親情之旅”參訪拉開序幕,進一步以“血緣之根”、“鄉土之親”為渠道,推動兩岸僑界和兩岸同胞的交流。
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副秘書長廖俊杰認為,“根親文化”資源豐富,有待發掘。他以“開漳圣王”為例,講述了自己的觀點。
“開漳圣王”文化作為祖根文化,已成為很多臺灣同胞及海外僑胞思念故鄉的精神寄托,成為兩岸同胞聯系親情鄉誼和民族感情的重要精神紐帶。廖俊杰認為,兩岸共祭“開漳圣王”是兩岸交流的一個縮影。但兩岸在福建共祭“開漳圣王”只是一個開始,將來他們會尋根至河南固始,中原才是他們的真正根源。
根親:我們共同的記憶
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巡視員郭敏燕說,針對今年的論壇主題,組織參會的臺胞和僑胞到各地參訪,是論壇活動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論壇理論的一種詮釋。
6月18日至22日,出席兩岸僑聯和平發展論壇的嘉賓一行149人到湖南參觀訪問,祭拜黃興墓、忠烈祠等地。
在長沙岳麓山上祭拜黃興墓時,來自澳大利亞的楊怡生十分激動。他說:“黃興先生在辛亥革命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們僑胞中有很大的影響。沒想到祖國在這么特別的地方紀念黃興先生,我們僑胞感到很親切;兩岸僑聯能一起來長沙紀念黃興先生,很有意義。”楊怡生是世界越柬寮華人團體聯合會大洋洲負責人,去年在澳大利亞籌劃舉辦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活動。
20日,參訪團前往衡陽南岳衡山祭拜忠烈祠抗日陣亡將士。忠烈祠,安眠著張自忠、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等一大批愛國抗日將領。祭拜儀式后,廖俊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忠烈祠,這是我們兩岸共同的記憶。此次參訪祭拜忠烈祠,對增進兩岸的民族認同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廖俊杰說:“希望海峽兩岸能夠通過多層次的交流,共同推動和平發展,團結起來使中華民族更加強大。”
“根親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對華僑歷史深有研究的廈門大學教授李明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種親緣記憶,讓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情感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