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的縱身一跳,讓“互保聯保”被再次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8月3日,浙江誠興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飛從辦公室跳樓身亡。近日,誠興公司及李飛生前的親朋好友共同發布文章稱,去年9月,中硅公司董事長胡福林從中硅公司抽走7000余萬元后外逃,誠興公司因與其存在互保關系而要承擔2650萬元的擔保責任,李飛因此而患抑郁癥,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這是銀行無能的表現。”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直言:“對于參與聯保的人和企業而言,這極大地加重了他們的責任,而金融機構雖然在實行這種機制時初衷是好的,殊不知‘傾巢之下焉有完卵’。這種圖省事的行為,在轉移自己責任的同時也影響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在杭州600家知名民營企業聯名上書緊急求助政府一系列事件之后,互保聯保這個過去被人們推崇的信貸擔保模式,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信貸行為各方的天敵。互保聯保還能走多遠?信貸市場對此莫衷一是。
多米諾骨牌倒了
經濟下行導致信用缺失問題突出,一旦聯保后,有一家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連帶反應
記者分別致電浙江誠興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銷售部門和設立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店鋪,其員工均有著相同的口徑,表示公司運營一切正常,銷售不受影響。當被問及李飛自殺一事時,后者告訴記者有很多訂單郵件要回、銷售業務繁忙,匆忙掛斷電話。
去年溫州民間高利貸危機陰霾仍未散盡,國內輸配電行業最強企業之一——虎牌集團、家具行業龍頭——嘉逸集團等浙江民營企業又面臨一場資金鏈困局。事件起因于銀行集中于7月份的催貸,資金危機如同推倒的多米諾骨牌般沿著浙江民企之間的互保聯保網絡接踵而至。
同樣的噩夢縈繞在上海鋼貿企業之間。據悉,近期20多家鋼貿企業被上海民生、光大等銀行集中“打包”告上法庭,理由是貸款到期無法償還。福建周寧幫正是靠著老鄉抱團、互相聯保、拆借資金打下上海這片天地,占據了上海鋼貿商80%的份額。
成也聯保,敗也聯保,在一鋼材貿易市場老板跑路后,其貸款中的聯保部分由該商會湊錢還給了銀行。上海周寧商會在《致商業銀行的一封公開信》中稱:“上海鋼貿行業10多年建立的誠信聯保系統受到嚴重沖擊,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不足。”
“目前經濟下行導致信用缺失問題比較突出。”山東省聯社政策法規部董海濤向記者介紹,“各行業經營效益都不是很理想,一旦聯保后,有一家出現問題其他都跟著出現連帶反應,因此企業聯保比農戶聯保的風險要大。”
但農戶聯保也不“安逸”。董海濤說,“問題不是發生在純農業聯保上,而主要是經商的個體戶聯保。”出現問題較多的、也比較突出的主要還是表現在我國經濟發達區,因為那里個體工商戶比較發達,導致規模性農業產業面較大,而一旦出現出口或營銷困難等,勢必出現連鎖反應。
據某知情人透露,東部沿海某鎮是遠近聞名的種植、出口胡蘿卜基地,但受金融危機影響,從前年開始已經出現胡蘿卜加工企業出口乏力現象,導致一批胡蘿卜加工企業資金鏈條斷裂,間接影響到種植胡蘿卜的農戶效益,造成胡蘿卜種植聯保戶大批損失,價格由原來的1-2元左右,下降到幾毛錢還沒人要,貸款出現風險也是自然的事情。
矛盾沖突誰之過
矛盾主要方面在于銀行方而不在于客戶,更不在于聯保互保的形式
光伏產業的迅速趨冷,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王忠宏向記者介紹,3年前光伏產業很賺錢,很快就能回收成本,但現在企業太多,而且技術更新很快,導致惡性競爭。隨著外需下滑和歐美壁壘的產生,該行業的“冬天”尤顯嚴寒。
“矛盾主要方面在于銀行方,而不在于客戶方,更不在于聯保互保的形式。”面對記者提出為何光伏行業處于下行階段、金融機構依然持續采用聯保形式為其貸款的質疑時,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所研究員杜曉山說:“沒有不好的客戶,只有做不好的銀行。這就是銀行在考察客戶時不了解國家行業政策和行業發展形勢的后果。”商業銀行的初衷是通過“互保聯保”形式,解決銀行和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風險化解在企業聯合體內部,但實際上,這也反映了商業銀行沒有能力或沒有付出努力去全面了解客戶的信用和經營狀況。
問題似乎表現在互保聯保這種形式上,但其實質是金融機構對信貸客戶和保證人沒有一個準確、透徹的了解。很多情況是:只要有抵押我就給你貸款,但抵押靠不靠得住,我就不去管了。這還是金融機構非常傳統的貸款理念,信貸過程中不依賴第一還款源即現金流,而是依賴第二還款源,即抵押物和抵押者(企業或個人),這種“抵押萬能”的傳統做法對小微企業和農戶來說是消極的。“我的基本觀點是,不能把互保聯保最為一種最終的手段,但是作為一種保障手段。”杜曉山。
不少在信貸一線的銀行人士對互聯互保早有微詞。農業銀行湖南益陽分行南縣支行行長張劍在實踐中體會到,互保聯保在實行過程中往往成為各級經營管理、經辦者規避責任的工具,至于如何規避企業、客戶的市場、經營風險往往是退而求其次了。
互聯互保的時代是否已經成為過去時,這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修正聯保方式策略
金融機構必須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加強信貸管理、信用調查技術和信用評估
實踐證明,互保聯保的出現在解決農戶、小型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時,初期收益和效果都非常好。杜曉山認為,互保聯保在農戶小額度層面較為有效,在對企業進行大額度貸款時,他更傾向于“一對一”的借貸關系。此外,設立互助貸款、風險基金等也是一些有效的途徑。此次聯保危機也證明,互保聯保貸款并非萬能,不同地區、不同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各異,不能單純依靠互保聯保,而應該綜合利用各種措施,多管齊下。
目前,金融機構需要有戰略眼光,對整個經濟走勢有清晰的認識。“這就是反復強調的不良容忍度的問題。”董海濤說,“不能一看到有新增不良貸款出現就立即踩急剎車,應根據農戶、企業的產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積極配合國家貨幣政策的變化,適時調整信貸周期,比如將原來的一年期聯戶聯保貸款期限調整為2年或3年等。”同時,董海濤稱,真正的聯戶聯保絕對不是為了逃避責任,而是真正解決農民貸款瓶頸的大問題、大政策,而且在山東已經取得很好效果。
據介紹,各地農信社目前正深化以陽光信貸為主渠道的“三大工程”建設,淡化因經濟下行導致的不良新增問題和聯保機制不夠靈活等難題,貸款更加靈活、透明、公平。
從根源上講,金融機構尤其是農村金融機構必須提高自己的風險管理能力,加強信貸管理、信用調查技術和信用評估,“不能把金融機構搞成典當行。”黃震說。對同業商會在聯保中的作用,他認為因無力改變行業大環境的影響,其作用有限。理論上講,跨行業的企業聯保能有效防范風險,但這就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造成金融機構在實施時難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