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起,央行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正式施行。這是近三年來存款準備金率的首次下調,為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釋放出更加明確的信號。雖然此舉有利于銀行體系流動性的釋放,促進存款增長,提高放貸能力,但從目前存貸比普遍接近監管紅線的情況來看,中小銀行信貸投放增加空間有限,調整信貸結構,向在建項目、保障房項目和小微企業傾斜仍是其年內主要目標。
存貸比壓力有望緩解
此次下調之后,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降至21%,中小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降至17.5%。
存款準備金率三年來的首降,被業界視為貨幣政策轉向的標志。業內人士分析,此次“降準”意味著貨幣政策的重心已經從“控通脹”逐步轉向“穩增長、調結構”,緊縮的貨幣政策周期已經結束,我國將進入中性貨幣政策階段。
“直接原因是被動對沖外匯占款增量大幅下降對流動性的沖擊。未來3個月公開市場到期量合計僅1300億元,而外匯占款繼10月份首次下降250億元之后,11月份增長仍不理想。在此背景下,開閘放水以維持M2增速成為央行的必然選擇。”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毛軍華表示,“深層次的原因是宏觀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上升。此外,存款增長乏力限制銀行放貸能力也加劇了實體經濟的資金鏈斷裂風險。”
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對銀行業的直接影響就是存貸比壓力的緩解和整體流動性的改善。“截至10月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79.209萬億元,按照下調0.5個百分點測算,本次下調準備金率將釋放銀行業約4000億元的資金,有助于緩解存貸比壓力,對銀行業的流動性構成利好。”有銀行業人士測算。
今年以來,存款準備金率的頻繁上調,使商業銀行的貸款資金捉襟見肘,許多銀行特別是中小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接近或超過監管要求。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銀行發放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41%,較去年放緩3.26個百分點,信貸收縮政策對上市銀行貸款資產規模擴張影響較為明顯;另一方面,吸收存款余額同比增長10.49%,環比增長0.12%,存款增速明顯放緩。三季度末,上市銀行已出現吸儲壓力,據統計,僅有深發展、興業、浦發等少數幾家銀行吸收存款環比正增長,而其余10家銀行吸收存款余額均出現環比下降。此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將有利于銀行體系釋放流動性,幫助銀行提高存款增速,擴張貸款能力。
除此之外,“銀行生息資產的規模增速將受益于流動性恢復,存貸款業務面臨的流動性壓力困境有所緩解。”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貨幣政策的適度微調還將有利于遏制銀行存款混戰現象,降低銀行資產負債的騰挪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