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余年的發展,中國商品期貨成交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11月7日在第七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上表示,占據國內上市期貨品種成交總量三分之一的油脂油料期貨的法人持倉占比已經超過六成,品種日趨成熟。
對于油脂油料價格走勢,與會人士認為,受制于供應的恢復性增長和產能過剩未有改善,就中期走勢而言,油脂油料去庫存化依然是期價運行的核心,預計短期內庫存壓力仍將對期價構成壓制。
產業客戶和機構投資者增加
在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共同主辦的第七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上,劉興強表示,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和參與期貨市場,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澳壳皡⑴c大商所油脂油料品種期貨交易的法人客戶合計有9800多個,是2006年的2.3倍,油脂油料期貨品種的法人持倉占比已經由2008年的平均51%提高到目前的65%!彼f。
而隨著產業客戶和機構投資者的增加,市場的投資結構和運行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一個突出特點是,油脂油料期貨品種的期現套利、跨品種套利、內外盤套利已經成為許多企業和投資者的常用工具。大商所統計,今年各類套利交易已達2414萬手,參與套利交易的客戶數已達4377個;另一方面,外資獨資合資企業在利用期貨市場方面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并且表現出較好的風險管理控制能力。而這一點也在持倉量上得到體現:2011年,外資背景企業持倉在大商所油脂油料品種總持倉量的比重中,大豆達到近30%,豆油達30%-45%,豆粕達40%-60%,棕櫚油平均達50%。
劉興強說,以上這些變化反映出我國目前上市的油脂油料品種已經越來越成熟,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
價格發現功能得到進一步體現
據了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消費國家之一,我國油脂油料需求對外依存度已高達70%以上,大豆進口量已占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棕櫚油的進口也占全球貿易量的20%左右。
受美國干旱、南美大豆減產等因素影響,今年油脂油料品種的現貨價格發生了大幅波動。今年1至10月,我國大豆、豆粕、豆油、棕櫚油現貨市場價格最大波幅分別達到32%、59%、15%和32%,其中,大豆和豆粕的價格波幅幾乎是去年的兩倍。
這一特點直接明顯地反映在交易情況中,油脂油料品種成為今年最活躍的品種系列。其中,豆粕期貨交易尤其活躍,10個月共計成交2.7億手,日均持倉達109.22萬手。根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連豆粕成交量在農產品期貨和期權合約中名列第一。
與交易活躍相匹配,今年油脂油料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兩大功能發揮也更加明顯。今年大商所大豆、豆粕、豆油、棕櫚油4個品種主力合約期現價格相關系數分別為0.8、0.98、0.91和0.92,較好地反映出了現貨市場變動趨勢。
而價格的靈敏有效,也使更多的現貨企業開始利用期貨價格在現貨貿易中開展基差定價交易。劉興強介紹,目前豆粕期貨多空持倉前20名均為法人客戶,參與交易的既有中糧、中紡、中儲糧等大型國企,也有益海、嘉吉、路易達孚等國際著名糧油企業,還有大大小小的各類民營油脂壓榨、貿易企業!霸S多企業第一次學會利用期貨市場從事經營管理,扭轉了過去的虧損局面,實現了持續發展!彼f。
需求有望回升 大漲動力不足
三季度,大豆、豆粕價格在南美以及美國大豆減產影響下相繼創出歷史新高,而油脂價格走勢相對較弱,不僅未能超過2008年的歷史高點,反而在9月份隨著美豆價格的回落而出現大幅下跌,分析人士指出,這與全球植物油供應并未因大豆減產而出現大幅下滑有關。
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學聰在第七屆油脂油料大會上表示,當前油脂油料產業形勢較為嚴峻,在需求不斷增長情況下,中國油脂市場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此外產能擴張也較為迅猛,產能過剩現象比較明顯。
陳學聰具體分析說:“大豆壓榨產能近幾年呈現明顯增長趨勢,尤其是2009年以后,目前壓榨產能達到1.2億噸。而菜籽壓榨的總產能為3800萬噸,近期新增產能達到了1500萬噸,已接近飽和水平,產能大大過剩。國內棕櫚油擴張也很明顯,目前產能已經達到了每天5.7萬噸水平,總產能達到了2000萬噸!
而從國際市場看,南美大豆進入播種期,播種面積增加,在天氣正常的情況下,南美大豆產量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豆油供應緊張的情況將得到緩解,全球植物油供應將得到改善,油脂價格大幅上漲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棕櫚油仍具增產潛力,供應壓力也長期存在。全球經濟放緩影響棕櫚油消費,中短期內,馬來西亞、印尼庫存仍將維持高位,打壓棕櫚油價格。
當前,我國豆油的商業庫存約為140余萬噸,而棕櫚油的港口庫存則在80萬噸左右,二者皆處高位。隨著到港量的增加以及消費淡季來臨,后期國內港口庫存高企的趨勢不會改變。南華期貨認為,就中期走勢而言,油脂去庫存化依然是期價運行的核心,預計短期內庫存壓力仍將對期價構成壓制;不過隨著元旦和春節假期的日益臨近,油脂需求將會有所回升,供應壓力或將逐漸減輕。因此,中長線看期價仍有望震蕩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