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走出下降通道,銀行年底攬儲大戰開始熱身
“這是市場競爭的需要,也是年底攬儲大戰的熱身。當下,不少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但隨著四季度的來臨,國有大銀行絕不會在一邊看著他們吸金的,肯定會有一些吸引眼球的理財產品出現。”
國慶后,部分股份制銀行悄然提高了定存利率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上周,28家銀行共發行了132款各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在不知不覺中總體上調了0.1到0.2個百分點,其中,中長期理財產品上調幅度最大,有的收益直接沖到了6%以上。
最高收益率6.6%
本周重慶地區銀行高收益中長期理財產品,呈現出幾個特點:一是預期收益率高,6.00%以上的產品重現市場,最高達到了6.60%;二是投向多樣化,不僅有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產品、組合投資類產品,還有投資于股票收益權以及結構性產品。三是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非常集中,在本周上榜的中長期理財產品中,重慶銀行和三峽銀行兩家重慶的“本土”銀行占據了“半壁江山”。
收益率大戰開打
重慶晨報記者從某金融專業資深人士處了解到,今年央行連續降息和降準,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處于一個“下降通道”,很多常態化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經不到4%。
6%以上的理財產品出現主要和四季度銀行攬儲有關。建行理財經理王先生告訴記者,四季度是各銀行最為重視的攬儲沖刺階段,畢竟四季度的考核成績和來年銀行網點評級、全國營銷資源的分配和員工工資待遇等細節都密切相關。因此,四季度國內銀行理財產品會掀起一場收益率大戰,而且肯定會超過三季度末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