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特別是近期在國際大豆減產因素影響下,國際大豆及豆粕價格強勢上漲帶動國內豆類期現貨價格持續上漲,其中國內豆粕現貨價格更是一直充當著此輪行情上漲的領頭羊,甚至長期相對期貨價格升水。其原因之一,在于市場對國家大豆和油脂市場調控一直有著強烈預期,在大豆、豆粕和豆油這三大豆類品種中,企業選擇“挺粕”,以作為平衡大豆壓榨收益的一種手段。在當前豆粕價格步入高價區間后,有關部門有必要重新思考油脂市場的調控思路,綜合評估調控對產業和市場帶來的深遠影響。
供給失衡是主因
自2010/2011年度北半球開始,南北半球大豆接力減產的循環被打開,特別是去年秋季之后的連續兩個作物周期,干旱對全球大豆供給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害,這也成為本輪豆類牛市的主因。自去年11月末開始,潛伏了半年的拉尼娜天氣模式爆發,至今年1月初巴西南部以及阿根廷全境降雨稀少,作物生長期持續性的高溫干旱天氣導致南美產量驟減。美國農業部連續多次調降南美產量預估,最終2011/2012年度南美減產幅度超過2000萬噸。而今年夏季美國遭遇半個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旱情,也重創新作美豆單產。美國農業部在7、8月兩份供需報告中,連續大幅調降新作單產預期,目前已經降至36.1蒲式耳/英畝,由此最終產量僅有26.92億蒲,較2011/2012年度減產3.58億蒲,降幅達11.7%。
豆粕豆油需求有異
而豆粕和豆油雖然同為大豆壓榨產業的主要下游產品,但由于面對不同的需求環境,兩種商品的比價卻在朝一個方向不斷變化。在本輪豆類的集體上漲中,豆粕表現最為搶眼,芝加哥豆粕期貨今年以來漲幅達到65%,國內豆粕期貨價格漲幅低于國際市場,但累計漲幅也達到46%,國內豆粕現貨漲幅更是達到50%、且一直高于期貨價格,呈現國外拉動國內、現貨拉動期貨的傳導型漲勢格局。不過豆油漲幅卻遠不及豆粕,豆油期貨本輪從低點至今的累計漲幅僅有16.6%,豆油與豆粕的比價關系也由去年年底的3.21一路下滑至目前的2.49。造成這一比價關系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兩種商品的下游需求存在差異。
首先是國內蛋白需求旺盛,豆粕飼料用量高速增長。在為期3年的生豬養殖周期中,今年生豬存欄量處于最高位,豆粕作為禽類和豬飼料中的重要蛋白質來源,飼料需求的增加亦帶動豆粕消費的高速增長。而且豆粕在蛋白質含量和適口性方面相對其他粕類具有明顯優勢,受替代產品的沖擊相對有限。下半年通常是豆粕需求的旺季,在節日集中出欄前豆粕需求最為旺盛。
其次,消費增長面臨瓶頸,豆油需求低迷不振。國內油脂供給相對充裕,據統計,目前豆油商業庫存量在117萬噸左右,港口棕櫚油庫存維持在70萬噸上下,均為歷史相對高位。今年油脂整體消費與去年相比幾無增長,而且油脂品種間的相互替代門檻較低,豆油還需要面對棕櫚油等低價油脂的沖擊。因此,豆油的供需結構相比大豆和豆粕寬松。
最后,國家政策對油粕比價亦有助推作用。油脂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長期被劃定在國家調控政策的重點監控范圍之內。而且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召集具有代表性、占有主要市場份額的5家企業,要求其建立食用油價格報告制度,定期向發改委報送食用油出廠價、批發價和零售價,豆油價格變動受到更為嚴格的限制。筆者認為,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這種做法可能會使得壓榨企業為了持續生產經營謀得合理利潤,將原料成本的上漲更多轉嫁到豆粕身上,造成豆粕價格的持續走高,進而推升飼料價格,并進一步推高生豬養殖成本,刺激豬價。
堵不如疏
據了解,生豬在居民消費指數中的比重要遠高于油脂,因此這種嚴控油價的方式看起來按下油脂這只葫蘆,其結果卻可能是加大養殖業生產成本,影響蛋肉價格。此外,政府對于食用油價格的嚴控,加上豆粕市場國外市場高于國內市場,現貨高于期貨的特點,使得壓榨企業紛紛進入豆粕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轉移價格風險,這也是今年以來豆粕期貨持續活躍的原因。如此看來,堵不如疏,在有能力通過增加供給這一市場化調控手段調控食用油價格的情況下,放棄行政管制手段,使得壓榨企業平衡油粕成本,有可能是利大于弊的結果。
此外,目前豆粕現貨價格報價達到4500元/噸、今年以來長期高于期貨價格(呈升水),同時期貨持倉規模不斷增長,也是企業面對國家一頭調控大豆、一頭調控豆油的無奈之舉;只好通過豆粕來賺取利潤,同時通過豆粕期貨市場來轉移風險,這也正是今年以來豆粕期貨交易持續活躍的內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