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普遍下行的同時,城商行卻以高收益異軍突起。“我們目前推出的收益率要比市場上高出0.3%~0.5%,已經有很多客戶把資金從其他銀行轉過來購買。”某城商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表示,借理財產品做大客戶群是一個立竿見影、見效很快的方式,而他們正在積極備戰IPO。
對此,德勤管理咨詢金融行業副總監支寶才指出,零售銀行的發展可以幫助城商行提供一個很好的IPO的故事。亦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城商行盲目投入,或將導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雙損結局。
銀率網的數據顯示,城商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繼今年一季度環比增長16倍之后,于6月份首度超過國有銀行,占比27.5%。
這一爆發性的增長,有分析人士指出是源于城商行的規模龐大。但聚焦到個別銀行特定地區來看,城商行的發行量甚至超過了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7月份至今,南京銀行已發行20款理財產品,上海銀行為十幾款,而招商銀行為10款,民生銀行為1款,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為10款、9款。
規模倍增源于高收益的“誘惑”,尤其隨著降息通道來臨,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收益率紛紛應聲下落的情況下,城商行的高收益產品更是稀缺。普益財富數據顯示,進入7月份以來,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城商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在4.7%上下,而國有大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3.65%。
“城商行與全國性銀行的客戶競爭很激烈,近兩年開始零售轉型,首先就是要培育客戶群體,有此基礎才能壯大存款、發展零售業務。”上述城商行零售部總經理表示。
從通過高收益做大客戶規模到交叉營銷客戶,然后發展至零售業務獨當一面,在利率市場化對中小銀行的對公業務形成沖擊的情況下,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轉型構想。
但通過高收益來提升客戶的效果或許來得快,去得也快。一位銀行分析師就指出,“突擊效果能否形成長期的價值客戶,還是要拭目以待,想通過某個產品就把其他銀行的客戶轉變為自己的長期客戶,或許不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