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桃姐》完勝金像獎的喧囂剛過,近期上映的電影《飛越老人院》又再度引爆對老年生活的關注。要實現老有所養,就要早計劃攢夠養老金。按投資回報率10%測算,若35歲時開始每月定期投資,月投1282元,55歲時就可積累約97萬元養老金;而若到45歲才開始投資,每月需投資4753元,才能做到55歲時積累近百萬元養老金。
按人均壽命85歲,年平均通脹率2%計算,55歲退休后,要想瀟灑地生活30年,按現在每月2000元的標準,至少需要97萬元的養老金儲備,而要想過上富足的老年生活,按現在每月5000元標準,養老金儲備則需要高達近250萬元(見表)。
關鍵因素:
收益率至少要跑贏通脹
為保證擁有一個富足的老年生活,個人的退休規劃實施,應及早開始。
按投資回報率10%測算,若35歲時就開始每月定期投資,月投1282元,55歲時,就可籌措到約97萬元養老金;而若到45歲人到中年時才開始投資,每月定期投資4753元,才能做到55歲時積累到近百萬元的養老金。
養老投資,最關鍵的兩個考慮因素就是安全性和收益性。
從收益性考慮,儲備養老金的收益率至少要跑得過通脹,盡管這兩年股市虧多賺少,但長期來看,股票市場無疑是一個最便利的高收益投資場所。
海通證券以深證成指為例進行測算,假設定投資者每月定投一次深證成指指數基金,計算從2000年1月到2011年5月任意定投一年、三年和五年的年化收益(按月滾動計算)。不考慮資金投入時間價值,任意一年、三年、五年的簡單平均收益率均值在10%~13%之間,而考慮了資金投入時間價值的內部收益均值高達20%~28%。
收益比較:
組合投資可賺多一倍
但若同時考慮到安全性,在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不同風險收益水平的各類基金間組合投資,則可在穩健、安全的基礎上博取較高收益。
基金公司提供的一則案例顯示,投資者甲與乙分別有10萬元投資額度,甲把所有資金都投放在一只基金中,假設這只基金的表現是6%的年收益率,在設定的25年投資期間內這只基金一直都非常幸運地以6%的速度增長。以25年投資復利計算,在第25年末,這位投資者的本金從10萬元變成了42.9487萬元。
投資者乙將10萬元的資金等分為5份,每份2萬元,分別投資不同的基金。這5只基金表現各異,第一只在第一年就全部虧損,第二只基本上不賠不賺,而另外三只基金在25年的投資期限里,年收益率分別達到4%、8%和12%,25年后,投資者乙的10萬元本金變為53.0288萬元,比甲多賺了10萬元。
參考成熟市場歷史數據,長期來看,股票型基金的合理預期收益率為10%~15%,債券基金為5%~8%,貨幣市場基金則為2%~3%。
投資提示
投資組合及時轉換
養老基金投資的另一個關鍵是根據年齡的增長,收入的降低,適時提高基金組合的安全邊際。
例如以10年投資為限,在投資伊始,可以把40%的資產投資債券型基金,30%的資產投資混合型基金,其余的30%投資指數基金,在投資5年以后,開始逐步加大債券基金的比例到90%以上。
投資者可按照“投資100法則”來大概確定應該投資于股票基金等風險資產的比例。即風險資產占總資產的合理比重等于100減去年齡的得數添上一個百分比,這一數字就是投資股票基金的數量占個人資產的大致百分比。如30歲時投資股票基金和股票的資產可占總資產的70%,50歲時則占5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