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到期理財產品負收益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工行的一款理財產品成為了虧損“黑馬”。日前,《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工行證實,該行在2010年1月發售的第1期“高凈值客戶專屬理財產品”(編號PZ1001)于2012年1月30日到期,到期累計虧損16.45%。
鑒于產品設計 虧損不足為奇
據銀率網不完全統計,在去年19224款到期的理財產品中,其中負收益4款,零收益17款。縱觀21款零、負收益產品及部分獲得較低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均為結構性理財產品,掛鉤標的涉及指數、匯率、基金、大宗商品、股票等高風險資產。
“由于投資于二級市場的產品風險較高,2010年以來設計的這類產品大多采用結構化處理,銀行募集的資金一般作為優先級使用,即便出現最壞的情況也能保本。而工行的這款產品開放式、不保本,應該沒有采取結構化的方式防范風險,產品的表現完全看投資顧問的能力,出現虧損也就不足為奇了。”一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分析師說。
風險苗頭初期已顯現
今年1月30日到期的工商銀行2010年第1期“高凈值客戶專屬理財產品”(編號PZ1001),投資門檻20萬元,計劃募集金額1億—5億元,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6%,理財期限為兩年,產品運行起始日為2010年1月29日,2012年1月29日截止。該產品屬于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顧問為光大證券,通過委托江西國際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信托投資計劃投資于權益類及固定收益類投資工具。權益類投資工具包括上市公司股票、開放式基金(不含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封閉式基金、混合基金以及可分離債券中所含有的權證等。固定收益類投資工具包括新股申購、債券以及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
但是,該產品發行初期,風險苗頭就已經開始顯現出來。2010年4月,工行高凈值客戶專屬理財產品(2010年第1期)靈活配置型人民幣理財產品月度報告中就分析稱,4月份,A股市場跌幅達到了7.67%,而對資金抽離和宏觀經濟的擔心可能導致市場進一步的下跌。
該產品的理財計劃代理人表示,“2010年4月上半個月,本組合一直持有較高的倉位,除了自下而上的選擇個股之外,還配置了銀行、地產及有色,并為組合貢獻了一定的利潤。但是隨著國務院房產新政的推出,投資類股票均出現大幅下跌,截至4月30日,我們減持掉大部分股票資產,把組合倉位降至50%,但力度仍顯不夠,組合最終跌破面值。”
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正值該產品的投資期,滬指從2989 .29點下探至2285.04點,下跌幅度達到23.6%。這意味著,“大盤下跌所帶來的虧損很可能對沖該產品其他配置中所帶來的利潤,而管理型模式下的理財產品,在虧損后由投資者需要承擔全部的損失。”普益財富理財分析師方瑞分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