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證券市場出現了罕見的“股債雙殺”現象,唯有銀行理財產品“穩坐釣魚臺”,仍可獲得不低的正收益,當選為老百姓最熱門的投資產品之一。
進入龍年,調控趨于寬松,市場機會萌動。銀行理財產品目前依然是市民閑錢生息的“避風港”,但是選擇產品的期限不宜過長,這樣在其他投資市場良機降臨時,可以及時從理財產品中“抽身”出來,殺個“回馬槍”,以獲取更大收益。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2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穩增長”。交行的研究報告認為,預計今年央行會下調3至4次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利率水平將基本保持平穩。如果全年CPI在3.5%左右水平,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3.5%的利率水平,則意味著“零利率”,并沒有“跑贏CPI”。
春節前后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在4.5%-5%之間,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率有的突破5%,超過一年期3.5%的定期存款利率。收益相對穩健且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選擇更多同時期限較為靈活,是老百姓青睞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原因。
需要提醒投資人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并非都是保本的。銀監會對理財產品分為三類,分別為保證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通常稱之為極低風險產品、中等風險產品及高風險產品。所以我們會發現同一家銀行相似期限的產品,其收益率會有較大差別。雖然產品到期后預期收益率無法實現的案例比較少見,但市民購買時還是需要留意產品對風險程度的評估說明,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進行選擇。尤其對于涉及高風險投資的理財產品,投資者應謹慎對待。
專家指出,2012年對于家庭理財來說,仍會是道路崎嶇的一年。雖然國內CPI數據已出現拐點,但歐債危機“剪不斷,理還亂”,銀行理財產品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穩健品種。建議適當關注3個月左右的理財產品,鎖定較高收益。
怎樣能及時獲得理財產品發行的最新信息?從商業銀行網站上可以查到詳細的產品說明書等信息,直接下單購買。但是有些銀行的網站信息提供還不夠人性化,查詢起來難以做到一目了然,需要對一個個產品說明書點擊查找并比較。
有兩個方法可以提高查詢效率:一個是撥打自己資金存放銀行的統一客服電話,詢問近期即將發行的理財計劃的具體情況,例如發行的日期和時間段、風險程度、預期收益率、金額起點、期限等;另一個方法是找購買理財產品銀行的客戶經理,留下聯系方式,請對方一有新消息就通知自己。( 本報記者 談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