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市場是為了適應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發展需要而設立的市場。與主板市場只接納成熟的、已形成足夠規模的企業上市不同,創業板以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為服務對象,具有上市門檻低,信息披露監管嚴格等特點,它的成長性和市場風險均要高于主板。
創業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的發展,是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戰略及支持處于成長期的創業企業的重要平臺。創業板公司應是具備一定的盈利基礎,擁有一定的資產規模,且需存續一定期限,具有較高的成長性的企業。
2、了解國外創業板市場市場風險收益特性
以美國NASDAQ、韓國KOSDAQ、香港創業板、臺灣OTC市場為代表的海外二板市場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征為:
(1)從指數樣本股加權PE值的高低看,NASDAQ、KOSDAQ、香港創業板的PE均值分別為45倍、30倍、43倍,都高于本國(或地區)主板市場的PE均值;1997~2006年,臺灣OTC市場的PE均值為27倍,略低于同期主板的PE均值。
(2)從PE值的波動看,NASDAQ、KOSDAQ、香港創業板和臺灣OTC市場的PE值波動區間分別為10~60倍、10~38倍、22~39倍和7~43倍,均高于本土主板市場PE均值的波動幅度。
(3)從行業分類看,NASDAQ的IT、通訊、生物制藥和醫療保健PE值較高,KOSDAQ的IT業PE值較高,香港創業板的生物制藥、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PE值較高,臺灣OTC市場電子、半導體和旅游休閑業PE值較高。
(4)以上述市場的成分股作為樣本股研究表明:除KOSDAQ外,其他三個市場樣本股PE算術均值高于加權均值,這說明上述其他三個市場普遍存在大盤股折價現象,其中香港創業板市場最為明顯。
(5)就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比較而言,海外二板樣本市場的年投資總體回報率與對應的無風險利率水平之間存在偏離,其中美國和臺灣二板市場的投資超額回報率為正,而香港和韓國二板市場則相反。在樣本期間,同一地區內二板與主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并不一致。其中美國和韓國二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低于其對應的主板市場,而臺灣二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則高于其主板市場。這表明,投資于二板市場并不一定就能獲得比主板市場更高的收益。
3、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從創業板的市場定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風險特征以及國外創業板市場的波動性看,創業板市場更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參與。如何評估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呢?慣用的做法是請投資者接受風險承受能力測評調查,如實填寫自己的各種信息,以便金融機構判斷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通常,風險承受能力測評包含投資者年齡、收入情況、投資經驗、投資偏好及投資資產占總資產比例等因素。與投資者的投資偏好不同,風險承受能力是一個相對客觀的指標。
4、了解開通流程和交易規則
《創業板投資》專欄第一期已經刊登了創業板開通流程,投資者需知曉:如果要參與創業板交易或創業板新股申購,投資者本人必須到證券公司營業部現場開通創業板。當然前提條件是,投資者必須持有深圳證券賬戶或在開通創業板交易前申請開立深圳證券賬戶。由于近期投資者到營業部開通創業板比較集中,所以出現了排隊現象,為了方便上班族投資者,中國銀河證券下轄的營業部延長了工作時間且周末安排值班人員接待投資者辦理創業板開通。盡管如此,排隊現象仍然比較普遍,隨著創業板上市的日期臨近,預計這種排隊現象會更加嚴重,投資者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和時間安排。
創業板的基本交易規則請見下期《創業板市場相關交易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王曉津 佘堅《海外創業板市場發展狀況及趨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