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衰落的造船業、風險極高的房地產以及為破產的底特律注資,德國的商業銀行可謂勇氣無限,不怕丟錢。當然前提是有國家擔保。
德國商業銀行曾為造船業融資并將其稱之為核心業務。僅3個月之后,這個項目就被停止,股票也成了垃圾。
商業銀行兼并德累斯頓銀行是又一個這樣的例子。先是被無限地吹捧,稍后真相顯露,銀行高層判斷嚴重失誤。金融危機到來時,商業銀行負擔沉重,臨近破產,幸虧得到國家的資助。
大到不能倒
據德國媒體報道,已無法獨立生存的商業銀行卻不能倒閉,因為規模太大。2009年,該行從國家共獲得了180億歐元的資助,而國家為此得到了商業銀行四分之一的股份。
而且商業銀行的漏洞可不止一處。不論在為造船業注資、房地產還是在底特律市破產事件上,處處活躍著德國商業銀行的影子,仿佛只要有丟錢的地方,就有商業銀行的手筆。
無人需要的銀行?
納稅人為拯救這一銀行付出了沉重代價:國家以50億歐元的價格買下商業銀行的股份,按照今天的市場價,股值僅剩下13億歐元。不久前,國家出售了部分商業銀行國家債券,現在,國家在該行的股份降低到了17%。
人們估計,德國政府還會繼續持有這些股票,至少在今年大選前,國家不會全面退出商業銀行。
股東很生氣
新的精簡計劃促使已經縮小的商業銀行進一步節約,只有這樣,該行才能恢復元氣。這意味著裁員數千。
獨立銀行分析家海因認為,讓銀行恢復元氣的唯一手段,便是解除目前的理事會以及監事會,取而代之換上新一任有能力的經理層,率領職員邁出整頓商業銀行的必要步伐。事實上,海因一直都在這樣呼吁,現在,他認為國家也應施加影響,因為國家不僅在這家銀行有其利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肩負著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