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市場對美聯儲是否推出所謂QE3的量化寬松政策,似乎始終寄予希望。但美聯儲的表態一直打消著市場的預期,最初多數人認為QE3必推無疑,后來猜測推出的機會降至40%以下,直到上個星期二(4月3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并沒有準備購買更多債券以刺激經濟,使得推出QE3的機會僅剩25%的希望。
其實,除非美國經濟再次大幅下滑,QE3推出的可能性非常小。美國早已對貨幣寬松產生了抗藥性,例如推出QE2對美國經濟就已經沒有實際幫助,反倒“禍水東流”,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
先前美聯儲時不時暗示要采取貨幣寬松,實際是采納“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美聯儲手上揮舞著鞭子,即使不真抽下去,也會逼馬兒向前跑,迫使金融業保持流動性。
伯南克的暗示并無新意,然而同時公布的美聯儲最近的議息會議紀要,終于使大家對推出QE3基本“絕望”,于是股票、大宗商品等應聲下跌。因為這次會議顯示,美聯儲對實行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興趣不大,僅僅在“經濟失去動力”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支持QE3的貨幣寬松政策。所謂“經濟動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就業前景。據美國勞工部剛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份失業率為8.2%,比之前的8.3%又有所下降,雖然新增工作還遠不如預期,但數據顯示,失業率正逐漸下降,表明了美國經濟復蘇的曙光顯現,只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美國經濟好轉的速度不可能像預期那么快。
這些年來,美國的經濟問題陷入了以房地產為中心,以高負債和失業率為特點的怪圈中。美國的財政赤字、欠債消費早已達到天文數,但要減少財赤,即意味著政府減少開支、減少大型基礎項目、減少個人消費,那樣失業率就會進一步上升。失業率又是房地產的最大殺手,房地產價格進一步下跌的話,負資產家庭將越來越多,被拍賣的房屋也跟著越積越多,金融機構就將繼續淪陷,各行各業也隨之受損,金融危機進一步加深。
從這些年美國經濟模式來看,無論是亞當·斯密的那只“看不見的手”,還是凱恩斯的政府干預市場,都無法避免經濟危機,只能依靠政府用稅收作為工具,來調節財富的分配機制,縮小貧富懸殊,釋放經濟潛能。但這些措施能否使美國真正從危機中解脫出來,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