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瑞士和德國的關系鬧得可是著實有點僵。瑞士司法機構日前宣布通緝了3名德國稅務官員,認為他們涉嫌從事經濟間諜活動。瑞士方面認為,他們在2010年曾向線人支付250萬歐元,購買了非法刻錄的含有瑞士信貸銀行1107名德國客戶名單的光盤。
瑞士的通緝令讓德國大為光火,德國方面認為稅務稽查人員是在查辦案件,因為這些客戶涉嫌以轉移財產的方式,偷逃稅款總額高達12億多歐元。而之所以采取這種辦法,也主要是因為瑞士方面固守保密制度不配合。
德國和瑞士是近鄰,瑞士還有一半的人口說德語。但這次因為稅務調查,雙方鬧得很不愉快。瑞士的金融保密制度實行也有75年了,德國和瑞士為什么還要因為這件事大打嘴仗、甚至不惜撕破臉皮?
提到遠在千里之外的瑞士銀行,我們并不陌生,好萊塢電影中常常冒出個在瑞士銀行藏有巨款的黑幫老大。比如電影《諜影重重》中就這樣描述在瑞士銀行取錢的經歷:“首先來到銀行接待處,經過一番盤問,把自己的銀行帳戶抄給接待員,然后由接待員拿給專職人員審核你的帳戶,并帶你坐電梯到保險庫。這時,一臉嚴肅的警衛指示你用先進的指紋識別設備驗證身份,緊接著另外一個銀行職員提著屬于你的個人保險箱走出來,交給正在客戶私人房間里等待的你,點頭示意拉上簾子。”當然,這是電影里的描述,和現實中的瑞士銀行有很多出入,但編劇只為了說明一件事,那就是瑞士銀行“為儲戶保密”的原則舉世聞名。
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歷史悠久。二戰前夕,德國納粹為了調查猶太人或其他富商的財產情況,頻繁對瑞士銀行進行各種刺探活動。1931年,瑞士銀行業通過了《保密法》,規定銀行要對客戶的所有信息保持沉默,財產的真正擁有者可以做到永不露面。這自然也為非法資金大開方便之門,尤其是富人們可以利用這一“保護傘”,把個人財富轉移到瑞士,避開本國的征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經濟問題專家劉明禮認為,這一極不透明的法規使瑞士這個避稅天堂變成了庇護天堂。
劉明禮:按道理講是不合理的,因為它的透明度不高,它保護個人用戶信息,這樣的話不管是合法的交易還是非法的交易,在瑞士都會發生。對于國際資金的流動尤其是非法資金的流動來說,它是一個庇護天堂,其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因為過去它是中立國家,和其他國家的關系都不錯,所以大家對它也沒有過多的關注,這樣的話,瑞士的避稅天堂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