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三大評級機構指指點點,歐盟官員深惡痛絕。怎樣與之抗衡?不如重金打造“純正歐洲血統”的評級機構。
7月20日,據國外媒體報道,歐洲正在全速推進建立本土評級機構,預計2012年成立,并于當年第二季度發布首項主權評級。
公信力不足
事實上,建立歐洲自己的評級機構并非新想法。在歐債危機爆發后,尤其是三大評級機構接二連三地對希臘、愛爾蘭等國伸出降級之手后,類似論調早已甚囂塵上。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在接受德國ARD電視臺采訪時就表示,歐洲在中期內擁有一家評級機構至關重要。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評級機構可能會有失公允、夸大事實、摻雜主觀判斷,但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很少發生黑白顛倒的方向性錯誤,很多時候只是程度上的偏差。因此,歐洲方面不能完全否認評級機構的評判。”
一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即使歐洲有自己的評級機構并發布評級報告,但評級結果的可信度才是關鍵所在。”
有評論認為,對于歐洲要成立自己的評級機構,歐盟官員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連續兩年的銀行業壓力測試后的市場反應。這兩次測試結果的可信度并不高,同理,歐洲的評級機構也不一定能讓人信服。從目前三大評級機構“三箭齊發”地指向某一歐元區國家看,歐債危機的確很糟糕,因此,歐盟官員當前更應想辦法切實解決希臘援助問題。
監管不易
其實,不僅僅是歐洲有此想法,不少國家也有著擁有自己本土評級機構的抱負。
對此,奚君羊認為,當前三大評級機構寡頭壟斷,評級市場競爭不充分,競爭有利于這一市場的良性發展。如果一些評級機構有實力建立良好的公信力,的確應該得到支持進入國際市場。
上訴分析人士也認為:“一旦有了更多的競爭,國際評級機構為了獲得更多客戶,勢必進一步提供自身公信力,并在公布評級結果的同時,向客戶及公眾提供更多的證據和更詳細的信息。”
不過,鑒于短期打破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壟斷地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當前市場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加強監管上。
歐盟委員會金融服務委員巴尼耶日前稱,鑒于近期國際評級機構接連下調歐元區成員國評級的行為導致歐洲金融市場劇烈動蕩,歐盟將加強對評級行業的監管,可能將要求評級機構在公布主權評級調整前必須披露其所使用的數據及相關分析報告,以增加透明度,增強數據精確度。
巴尼耶提議,歐盟財長會議將國際評級機構管理問題列入議題,上述措施可能會被寫入相關歐盟法案。
對此,奚君羊認為,加強對評級機構的監管是全球金融監管改革必不可少的內容,但由于評級機構本身不涉及交易和風險,因此監管尺度很難把握。而且,作為核心競爭力,其評級方式和技術理論不能強制公開。(記者 付碧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