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差別調整中小機構準備金率的呼聲頗高。市場22日即傳出消息,浙江省農信系統5家機構,獲準定向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6%,這一調整將于11月25日起生效。據稱,這些機構去年因為未達標而被調高準備金率,所以這次單獨下調。對這一市場消息,央行表示不予評論,但市場解讀為定向寬松的加強。
此前,央行的一些政策口徑在不斷強化定向寬松概念。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日前即提出,貨幣信貸工作要在保持總量基本穩定、合理適度的基礎上著力優化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的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滿足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要,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要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內,根據各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經營穩健性狀況以及執行國家信貸政策情況,對調控參數進行調整優化,并對主要服務上述領域的中小金融機構適當傾斜,支持資本充足率較高、資產質量較好、法人治理結構完善、信貸政策執行有力的中小金融機構業務發展。
國際金融專家趙慶明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局部下調存準率的可能性很高。胡曉煉的表態更強化了市場的這一預期,并且,這一調整涉及面可能更廣,不只限于浙江一地,差別準備金率動態調整政策,更多涉及到國有大行和全國性的股份制銀行。畢竟,政策鼓勵對中小企業、三農信貸和重點項目的投放。他解釋說,政策調整的大背景是信貸增長緩慢、中小企業困難以及外匯占款減少,如果外匯占款呈趨勢性減少,作為主要用于對沖外匯占款的存款準備金率則有全面下調的可能。“年底之前就有全面下調的可能,畢竟每年1月份都是銀行信貸投放的高峰,資金面情況更加緊張。”趙慶明說。
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這只是大規模下調的開端而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存準率下調是央行釋放流動性的工具,但資本外流將在一定程度上稀釋政策的效果,因此,存準率下調的幅度可能超出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