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專家齊建國表示,從目前來看,中國經濟既有通貨膨脹的壓力,也有通貨緊縮的壓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齊建國16日做客本網訪談室,就最新經濟數據進行分析解讀,并圍繞近期股市大漲、房價沖高等經濟熱點話題回答網友提問。
主持人問,在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時候,發言人也是接受了眾多媒體的采訪,有很多媒體比較關心中國未來經濟走向究竟是有可能走向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發言人也是對這樣一種趨勢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不知道齊教授您怎么來看待這樣一個問題?
齊建國表示,因為物價問題實際上對于一個經濟體是非常實質性的問題,也是宏觀經濟調控主要目標之一。那么作為每一個消費者,都不希望有通貨膨脹,但是物價它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物價越來越低,作為消費者買東西的時候,消費的時候感覺心情比較好。但是作為生產者來講,如果他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斷的降價,也就意味著宏觀經濟面在變壞。因此經濟增長能夠在一個正常范圍內,那么物價它應該有一個持續的這樣一個小幅的上漲,就是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速度有一定比例關系的。
齊建國說,從世界各個國家的經驗來看,假設經濟增長10%,那么通貨膨脹在5%到6%是很正常的,我們經濟在過去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一直到2007年的年初,我們都是高增長低通脹,這是比較特殊的時期,尤其從農產品食品漲價,是一個市場調節供求關系正常的反應。那么從目前來看,我們既有通貨膨脹的壓力,也有通貨緊縮的壓力,現在存在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所有通貨膨脹的壓力,大家預期全世界各個國家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增長,為了治理金融危機,都大量的發行貨幣,以圖拉動需求。
齊建國認為,貨幣發行量過大,勢必對物價的上漲形成一個壓力,貨幣經濟學派就講了,物價實際上是貨幣現象,貨幣發多了必然引起物價上升這是一個因素。同時由于我們全世界經濟都不景氣,相對來講,生產過剩,供求對比,是一種買方市場,促使物價下降,兩種勢力都有。在未來一個時期內,比如我們經濟迅速好轉,那么通貨膨脹壓力勢必要釋放,這個壓力是存在的。但是就中國目前狀況來看,我們生產能夠供給情況應該說是充足的,除了少量的能源石油這類產品,因為自然資源儲量有限,上升是可能的。
聲明: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