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質的提升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強認為,首先從規模看,我國期貨市場近年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不僅遠遠超過了自身歷史最高水平,而且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商品市場,且與后者的差距越來越小;其次,從發展質量來看,不僅法律法規等制度性建設越來越健全,也形成了一套既符合國際市場慣例又不乏中國實際的風險防范機制,并且得到了市場的有效檢驗;再次,現有的上市品種范圍廣泛,而且在價格發現等功能方面在全球領域發揮了領先作用;更重要的是,隨著市場發展社會各界對期貨市場認識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地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銀行評級機構和金融產品當中也更多地考慮期貨市場的作用,政府、學術界、新聞媒體對期貨市場的認同度也有了很大提高,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市場已經成為了整個社會的共識。
據亞洲期貨業協會執行董事Nick Ronalds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分別位居全球衍生品交易所的第十、十三和十六位。就具體品種而言,鋅、銅和鋁期貨成交量位于全球金屬期貨品種的第四、五、八位;農產品期貨表現更為搶眼,成交量最大的前十個品種中有七個來自國內,其中白糖、黃大豆1號、豆粕期貨品種占據農產品期貨前三名,玉米、橡膠、豆油和強筋小麥期貨也入圍前十。
李強認為,我國期貨市場正處于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按照經濟學觀點,市場規模和結構決定了其功能。一個市場的發展和完善,首先是要有一定規模;其次要有合理的結構,沒有一定規模做基礎,優化結構就無從談起。但是缺乏合理結構的規模也難以可持續發展。在過去的三年內,我國期貨市場規模增長帶來了更多的參與者、資金和流動性,從而為當前市場質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銀行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認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企業創造了很多財富,當前正是需要利用金融手段來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時候。期貨市場作為一個風險管理的場所,它可以規避風險同時保全收益。她還提醒投資者,當前黃金和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內在調整已經基本到位,上漲隨時可能出現。相關企業要注重利用期貨市場來鎖定成本和收益。
經受考驗奠定發展基礎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會副主席陳耀先和北京期貨商會秘書長蘇英表示,大危機背景下中國期貨市場成功經受住了考驗,成為2008年以來各產業群中運行最穩健、發展最突出的行業。期貨市場為我國許多企業和部分行業應對危機的沖擊提供了有效的市場平臺和風險管理工具。期貨市場和期貨產業的戰略地位和價值在去年以來開始真正為社會所認識。
北京證監局副局長孫才仁提供的例子最具說服性:其一,2008年國慶長假前夕,浙江一家民營糧油貿易商根據自身貿易量,在期貨市場上建立相應的賣出套期保值倉位,最終以期貨市場盈利2億元彌補了現貨庫存和銷售虧損;其二,上市公司西部礦業依靠套期保值業務促進企業實現凈收益近5億元,紫金礦業獲得套保頭寸平倉收益1.27億元,云鋁股份、株冶集團、銅陵有色等都通過套期保值對沖了現貨市場風險,實現了正收益。
“金融危機喚醒中國企業風險管理,”孫才仁在題為“后危機時代期貨業的機遇和挑戰”的演講中表示,圍繞套期保值和風險管理做足功課,是抓住歷史性機遇和實現金融強國夢想的關鍵一步。
對于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期貨市場帶來的機遇,李強分析認為,首先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形成了價格劇烈波動,使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開始更多地參與期貨市場,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投資已經從潛在需求發展到現實需求;其次,金融危機引發了各界對場外市場透明度不高、監管缺失等問題的高度警惕。而場內交易在危機中不僅運行平穩,在化解危險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當前氛圍有利于期貨市場的發展;再次,我國是繁榮發展中的經濟大國,許多商品產銷量位居世界前列。隨著我國商品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話語權旁失的局面逐步改觀,這不僅使國內更多的現貨企業通過國內期貨市場實現風險管理的需求,而且對國外企業和投資者也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最后,作為期貨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期貨公司,三年來經過了一系列變革,實力增強、效益增長,人才聚集,業務定位逐漸清晰,規模化發展日益顯著。
亟待更多創新
陳耀先認為,金融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風險行業,不完善市場功能、不推進改革反而是最大的風險。對于準備已久的股指期貨,他認為條件具備、時機成熟,應該盡快推出。對于多家企業海外試水衍生品而折戟的現象,他認為是絕大多數企業根本不認識、不會使用期貨市場這一風險管理工具;少量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沖的企業中,還有一部分認識不到位,操作不科學、規范,在衍生品交易中吃了大虧。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強宣傳教育來逐步解決,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國內強大的期貨市場和產業來為之提供有力的服務和支持。這也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加快推進期貨市場和期貨產業創新發展的迫切性。
“中國企業已置身全球化之下,對待現代風險管理工具,不能因噎廢食,而是要秣馬厲兵。”孫才仁認為,引入市場化風險管理機制,自覺鎖定、對沖和管理價格風險,全面改進和提升企業風險管理,是危機時代中國企業風險管理的必然選擇。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認為,散戶主導的投資者結構是我國期市持續繁榮的巨大隱憂,而CTA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藥。他說,期貨屬于高精尖的專業化投資產品,需要有專業化的機構投資者和專業化的人才通過專業化的手段進行專業化的管理。CTA就是讓專業化的機構和專業化的人才去做專業化的事情。對于期貨公司而言,CTA可以提供全程咨詢、集合理財和專戶管理三種專業化服務,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CTA的咨詢費、資產管理費和相應的激勵費用可以幫助期貨公司與客戶共同盈利。這有助于期貨公司走良性發展的專業化道路。(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