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1日公布的2月份外貿數據顯示,進出口走勢出現分化,2月份出口同比大幅下降25.7%,降幅比上月加快8.2個百分點,創下可得統計數據(1995年)以來的歷史新低。而2月份進口600.54億美元,同比下降24.1%,降幅卻出現19個百分點的反彈,同時貿易順差則銳減至48.41億美元,創下三年來新低。
“在美國經濟持續惡化、歐洲經濟深度陷入衰退、新興市場經濟體受危機的影響尚未完全釋放的情況下,出口還有進一步下探的空間。”交行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劉能華表示。
當前我國出口所面臨的外需環境仍比較嚴峻。剛剛閉幕的第19屆華交會交易冷清,出口總成交僅為22.4億美元,比上屆下降39.06%,外商在國際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對“下單”非常謹慎。
目前美國經濟繼續惡化,歐洲經濟陷入深度衰退邊緣,使得全球經濟或出現負增長。從發達國家的情況看,OECD綜合領先指標已經持續1年多下降,而且最近幾個月有加速下降的趨勢。
從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情況看,我國對其出口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發達經濟體。2月份數據顯示,我國對東盟、韓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平均降幅為-28.77%,高于對歐美日澳平均降幅-17.95%十個百分點以上。
劉能華認為,很多新興經濟體大都走了“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之路,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他們的全球化開始呈現“負效應”。
和出口面臨的風險加大不同,劉能華認為目前內需出現復蘇跡象、去庫存化進展順利,進口則有望止跌回升,而未來進出口走勢或將進一步分化。在進口與出口發展呈現反“剪刀差”的發展趨勢下,貿易順差將進一步收窄,不排除二季度出現逆差的可能。
不過,進口能否走出負增長區間,很大程度上還要取決于信貸增長能否持續、后續刺激計劃能否跟上、社會投資能否由冷轉熱和國際經濟何時走出谷底等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