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預熱”階段,焦點議題浮出水面: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重啟多哈回合談判、全球協同刺激經濟、重建國際金融體系、改革IMF、匯率問題等。表面上看議題多多,但實際上都指向一點——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
例如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起因是“購買美國貨”的措施。而美國之所以提出這樣的政策,不外乎是為了彌補貿易赤字、刺激經濟復蘇。但在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前提下,美國必然輸出美元,輸入商品和勞務,貿易赤字無法克服。
再如重建國際金融體系問題,正是由于美元成為儲備貨幣,美國以外任何國家的總儲蓄增加,必然對應美元貨幣供應增加,或者美元計值的資產增加。全球持有泛濫的美元或美元資產的危險不言而喻。這次危機是從美國次債開端,未來也許還會有別的美元資產威脅全球金融安全。
此外,匯率問題和全球協同刺激經濟問題,說到底就是全球實施低利率、貨幣貶值、財政赤字。雙赤字使美元永遠存在貶值壓力。問題是,對美國來說,全球很多貨幣實質上仍與美元掛鉤,美元貶值無法從根本上實現調節經濟的目的。
此次危機正是以上各種矛盾的集中爆發,其本質就是美國經濟增長與全球經濟增長無法共存,也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難題”:美國只有靠輸出美元,長期貿易赤字,才能保證全球貨幣需求,而長期下去必然帶來美元信任危機,美元或美元資產貶值;如果美國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國際儲備的供應,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世界100多個國家曾經歷銀行體系崩潰,區域和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不斷爆發。繼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牙買加協議之后,世界貨幣體系又一次重大變革正在醞釀。中國等新興國家正是看到了這個趨勢,才提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動議。客觀地說,這一動議不僅符合中國利益,更符合全世界利益,同樣符合美國利益。
打破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長期看是有利于中國。一是人民幣將不必再面對各方施加的匯率調整壓力。人民幣一視同仁按照市場供求對所有貨幣定價,是真正的市場化匯率。二是中國不會再大量持有美國國債,而是分散化投資到各種資產上,安全性大大提高。但從短期看,如果美元不再擔任主要儲備貨幣,中國面臨的損失將遠超收益。原因是短期美元必然大幅貶值,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將嚴重縮水,人民幣也將大幅升值。至于認為中國提出這一建議是為了推動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說法尤其錯誤,因為中國明確表示不支持任何主權貨幣成為儲備貨幣。因此,中國提出這一建議,更多的是基于全球共同利益的表達。
對于全世界來說,美元退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將是新金融時代的開端。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模式將發生根本性變革。美國不能再依靠印制美元換取商品和勞務。部分國家低消費、高儲蓄來支持美國高消費、低儲蓄的模式將被打破。全球其它國家也不必再大量儲備美元應對投機資本的沖擊。另一方面,各國貨幣政策將更為獨立。一國降息、財政赤字、貨幣貶值將是其個體行為,不能再通過影響其它國家幣值的渠道影響貨幣政策。一國貨幣的貶值升值也不再能左右大宗商品價格,從而輸出通脹和通縮。全球投資環境將更為安全,許多貿易障礙得到破除。
對于美國自身,從長期來看同樣會從中受益。首先是“特里芬難題”將得到解決。其次,由于很多貨幣與美元掛鉤,目前美國的匯率政策實際是失效的,而唯一起作用的利率政策在經濟衰退之際也面臨流動性陷阱的威脅。不從根源上放棄美元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美國貨幣政策的多目標就難以實現。此外,美國的高杠桿化率也將徹底改變。這將大大降低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風險,金融機構將更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