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如下:
菜刀、剪刀、剃頭刀被稱為華人創業“三把刀”,各自代表華人所從事的餐飲業、服裝制造業、理發業。據悉最早的老一輩華人就是靠著這“三把刀”在異國他鄉扎根立足,奠定了如今海外華人經濟的基礎。
發端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在人們的一片擔憂聲中,最終還是演變成了這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在這種嚴峻經濟形勢下,海外華人經濟也同樣未能幸免于難。對此,一段時間以來海內外各大媒體都發表了各自不同的觀點,目的在于給華商們出謀劃策,幫助其度過難關。其中最普遍最鮮明的一個觀點就是“鼓勵華人經濟擺脫傳統模式,實現轉型升級”。
筆者承認順應經濟發展潮流,實現突破創新不失為一條應對危機的良策,但是試圖擺脫危機就必須拋棄傳統的“三把刀”?曾經被華人引以為傲的經濟模式怎么就成了眾矢之的呢?
隨著歲月的變遷,“三把刀”的象征意義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餐飲業、服裝制造業和理發業。以意大利華商為例子,批發貿易業,皮革制造業都應該算作是華人經營的傳統行業。導致華人經濟不景氣的局面出現,除了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之外,最為重要的原因恐怕還在于華人本身。
一方面走低端,薄利的營銷模式招致本土經濟的敵視甚至打壓。特別在當前受經濟危機困擾,“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的形勢下尤為明顯。另一方面華人跟風扎堆的經營模式非但沒有形成集體優勢,反而成為互相制約,惡性競爭的理由。這不僅阻礙了華人經濟的發展,而且給華人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抵御危機首先要尋找到問題的真正癥結,而不是把責任一古腦歸給傳統模式。
老一輩華人的文化程度低、缺乏資本積累所以不得不依靠“三把刀”養家糊口。如今越來越多的華人憑借自身努力,逐步融入到當地主流社會,也給自己創業尋找到更為廣闊的空間。但是這不代表所有華人都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主流,不代表住在國對華人完全一視同仁。所以“三把刀”為代表的華人傳統經濟模式的存在仍具有現實意義。傳統經濟模式不僅累積了資本,也累積了經驗,這些都是海外華人創業打拼的依托。傳統經濟模式也許最終將被取代,但這個過程一定是依托于華人經濟的逐步發展,絕不是一種徹底的拋棄。
“三把刀”不僅是華人傳統經濟模式的代名詞,還是華人海外創業精神的代表。老一輩華人憑借“野草精神”在異國他鄉得以立足,而今天在越來越多的華人被海外社會所接受和認可,逐步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時候,更需要把“三把刀”精神作為支撐自己的信念,作為值得傳承的精神財富。
海外華人經濟擺脫危機,走出困境的確需要突破自身,但是無論是升級還是轉型,都不是完全徹底拋棄傳統經濟模式,更不能拋棄以“三把刀”為代表的華人精神。(博源)